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73271
大小:56.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2017版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课时1 明清课时冲关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课时1明清课时冲关练1.(2016·湖北黄冈质检)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其原因是明朝时期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官僚体系已经日益完善,只要内阁大臣照章办事即可维持国家的平稳,但这些都是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的具体体现,故A项正确;B、D两项不能说明材料观
2、点;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C项错误。答案 A2.(2016·浙江东阳模拟)“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解析 依据材料“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可知,明朝初年对中枢机构的设置进行调整,即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官员晋升相对容易”,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举选拔趋向严格”,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 B3.(20
3、16·山西太原模拟)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B.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解析 依据材料“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以及清朝的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可知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内阁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皇帝有所约束,故B项正确;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只能反映明朝情况,而不能反映清朝情况,故A项错误;从明到清的决策制度发生变化,因此决策制度僵化的说法不正确,故C项错误
4、;材料强调的内阁首辅和内阁对皇权的约束,并未强调皇权的加强,故D项错误。答案 B4.(2016·四川“联测促改”测试)1793年跟随马嘎尔尼访华的斯当东发现,“中国人对于皇帝的崇拜真是五体投地,任何些微小事涉及到皇帝都要引起大惊小怪”,“广大臣民心中,除了皇帝而外,世界上所有其余都无足轻重”。他的发现反映了( )A.清朝高度的皇权专制B.清代中国极高的世界声誉C.乾隆皇帝非凡的个人魅力D.皇帝是清朝臣民日常生活的中心解析 “任何些微小事涉及到皇帝都要引起大惊小怪”、“广大臣民心中,除了皇帝而外,世界上所有其余都无足轻重”体现了清朝皇帝地位独尊、皇权专制,故A项正确;清朝百姓对皇帝的尊崇与
5、世界声誉无关,故B项错误;乾隆皇帝非凡的个人魅力只是个人因素,中国皇帝独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 A5.(2016·云南昆明检测)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解析 从军机大臣中较多汉人,可知汉人可以进入权力核心,故B项正确;清朝的满族人具有
6、政治特权,汉人与满人权力不会实现平衡,故A项错误;军机处的建立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但材料体现的是军机大臣的构成,没有涉及军机处的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军机大臣权力的大小,故体现不出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 B6.(2015·河北邯郸期末)乾隆帝表示:“伊犁向为准夷(准格尔)腹地,故穑事颇修。今归我版图,若不驻兵屯田,则相近之哈萨克、布噜特等,乘机游牧,又烦驱逐。”由此可见,清政府在伊犁屯田( )A.巩固了西北边防B.忽略了农业发展的条件C.促进了西北开发D.实现了自然经济的移植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若不驻兵屯田,则相近之哈萨克、布噜特等,乘机游
7、牧,又烦驱逐”可知,清政府在伊犁屯田主要是为了防范临近国家的侵扰,故A项正确;B、C、D三项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答案 A7.(2016·江西南昌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明朝法律,内容为严惩官员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举也要考试《大诰》……但朱元璋死后,《大诰》即被臣民所遗忘。——《中国法制史》材料二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大诰》材料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