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67523
大小:966.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1
《2016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4课时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课时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雅安高三模拟)日本学者内藤乾吉说:“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门下省则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与此说相符的观点是( )A.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总是不断加强B.唐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C.唐代门下省的权力超过了皇权D.唐代皇权受到了宰相权力的制约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三省六部制的理解,由材料中“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的信息可知,A、B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可排除。C项中表述与史实不符,门下省的权力
2、受皇权支配,排除。“门下省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说明其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此可见,其与察举制相比( )A.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B.有利于提高儒生的地位C.为庶族地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D.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解析:选A。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从材料信息可知,其主要内容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
3、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但在品评等级时,大小中正官往往由世家大族把持,选官亦出自世家大族,因此,九品中正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故选A。3.(2015·广元高三诊断)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对某历史性的变换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沈既济所评价的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 )A.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阀步入仕途C.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D.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解析:选D。A
4、项所述是前代选官制度,与设问“变化”要求不符;“隋罢外选”就是为了克服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所以B项错误;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只有D项符合题意。4.(2015·河北衡水高三调研)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C。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汉代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唐代的科举制打破了门第、血缘,以考试为选拔标准。察举制适应了士族地主兴起的社会状况,科
5、举制适应了庶族地主兴起的社会状况,故选C。A、B、D都是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进步之处,与材料所述无关,排除。5.(2015·山东临沂模拟)唐后期坊市制开始崩溃,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B.城市管理制度渐趋松弛C.政府重新规划城市布局D.出现邸店、柜坊和飞钱解析:选A。唐后期坊市制度开始崩溃,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故选A项,其他三项也是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原因。6.(2015·北京东城区模拟)《齐民要术》记载,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6、,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如此成就是因为当时我国(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解析:选B。A项为中西当时相同点,排除;曲辕犁出现于唐朝,焦炭冶铁出现于宋代,C、D两项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故只有B项是我国粮食产量高的原因。7.(2015·双流模拟)杜甫有“锦官城外柏森森”诗句,锦官,三国蜀汉王朝时已设有此官并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故成都又别称“锦官城”。下列关于古代锦官和蜀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蜀锦主要用于宫廷和皇室B.蜀锦主要是面向市场生产C.锦官主要是监督蜀锦的生产D.蜀锦代
7、表了当时四川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理解,由材料中“三国蜀汉王朝时已设有此官并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可知材料中的“锦官和蜀锦”属于官营手工业,联系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不面向市场生产,故选B。8.(2015·南京一模)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载:“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由此可以获悉当时的草市( )①居于交通便利之地 ②常遭盗贼劫掠 ③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④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