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离骚(节选)参考资料 粤教版 必修1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参考资料 粤教版 必修1

ID:29556655

大小:56.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参考资料 粤教版 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参考资料 粤教版 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参考资料 粤教版 必修1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参考资料 粤教版 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离骚(节选)-参考资料知识总结  一、课文总结  1.要掌握的通假字:“锡”通“赐” “辟”通“僻” “道”通“导” “正”通“证”  2.要掌握的字词:苗裔(后代子孙) 肇(开始) 代序(替代更换时序)淹(久留) 荃(香草名,喻国君)  3.要掌握的写法:比喻。  4.要掌握的名句: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二、学习心得  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分析  教学本诗可用两课时。  方案1:采用讨论式。  第一课时:  (1)介绍屈原及其作品《离骚》。  (2)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正音,然后学生朗读。  (3)结合注释看课文,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会诗中屈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方式采用小组讨论式为好。  讨论题目:  (1)屈原为什么在诗的开头叙述了自己的身世背景、出生日期、名字的含义等?  (这些都赋予了诗人美好的品质,是诗人爱国主义思想的来源,也是诗人积极进取的动力来源。)  

3、(2)屈原用香花香草来比喻什么?  (自己的美好品质。)  (3)“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点讲析:如何理解《离骚》题目的含义。  方案2;  对语文层次水平较低的学生,第一课时老师在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后,最好逐句为学生翻译,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

4、对整个楚辞而言。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6世纪有《越人歌》和《楚人歌》。《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

5、者。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见《宋文鉴》卷九十二)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惯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吏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离骚》  《离骚》是《楚辞》篇名

6、。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 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

7、《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则当作于放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怀王世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世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

8、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平?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