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专题三 人教实验版

高一历史专题三 人教实验版

ID:29552092

大小:82.5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0

高一历史专题三 人教实验版_第1页
高一历史专题三 人教实验版_第2页
高一历史专题三 人教实验版_第3页
高一历史专题三 人教实验版_第4页
高一历史专题三 人教实验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专题三 人教实验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历史专题三一.本周教学内容:专题三——国际形势的演变对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在本专题中,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条线索,即: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形成,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局面;而世界局势又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对外关系。因此本专题涵盖了第五、第八和第九单元的内容。(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有利条件——二战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越出一国的范畴,这使新中国成立之时就不至于处于孤立境地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与新中国互相支持。不利条件——虽然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多被严重削弱,但唯有美国成为经济和军事强国,而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对抗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形成了冷战的局面。具体的外交政策:①“另起炉灶”,即: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这项方针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③“一边倒”,即:坚定不

3、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的境地。外交成就:(1)在建国的第一年,中国就同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如:苏联、印度、缅甸、瑞典和瑞士等等。(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这五项原则是1953年在周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最初是针对邻近国家,但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3)体现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标志的两次会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

4、会议,而且在处理印度支那问题上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只有亚非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议难以进行下去的时候,是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原则才得以使会议顺利进行下去,故而使“求同存异”成为万隆会议的精神。2.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有二——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加入联合国,因此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席位增多,而这些国家一直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于是在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这

5、里面无疑美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2)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方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而此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美国和中国关系正常化,正好可以将中国当作遏制苏联的砝码,而且中国是世界大国,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和中国的关系;中国方面——中苏关系恶化,如果中美关系改善这对苏联也是一种压力,且中美关系改善也有助于解决中国台湾问题,况且美国方面也表现出对中国友好的姿态。总之,不管中美关系改善有多少原因,有一条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这里面美国同样是一个关键因素。中美关系改善首先从民间开始,政府之间的外

6、交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正式开始,当时提出了《中美联合公报》,时隔六年之后于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在这里面明确提出: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废约和撤军。最后于1979年中美两国政府正式建交。(3)中日关系改善:在美国与中国关系改善的刺激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促进下,中日于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而这其中美国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对国际局势的客观分析得知:当今世界虽仍有大战可能,但是

7、制约战争的因素也在不断发展,因此世界的其中一大主题是和平,而且一个国家要想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因此世界的另外一大主题是发展。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正是基于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外交政策有了新的调整,主要有不结盟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改善同发达国家关系;加强睦邻友好;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如:与东盟、欧盟、上海合作组织等等。(二)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苏的确立1.

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劳资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也日益暴露,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基础;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这是其诞生的理论基础;1830和1840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是其诞生的实践基础。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这是第一次较为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