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51468
大小:81.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 同步练习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反应速率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气)+B(气)2C(气)+D(气)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摩尔,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摩/升·秒,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3.6摩尔B.2.8摩尔C.2.4摩尔D.1.2摩尔2.合成氨中,把1体积N2和3体积H2混和进入合成塔进行反应。若塔里排出的混和气体里NH3占12%,则N2占A.12%B.22%C.33.3%D.66.7%3.反应C(固)+H2O(气)CO2(气)+
2、H2(气)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D.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4.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mol/(L·s),则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A.30℃B.40℃C.50℃D.60℃5.在体积为2L容器中发生了3A(g)+B(g)==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mol,A的平均速率是0.
3、12mol/(L·s),则10s后容器中B是A.2.8molB.1.6molC.3.2molD.3.6mol6.煅烧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可获得制取硫酸所需要的SO2,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SO2,为了提高SO2的生成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增加硫铁矿的投入量B.向炉内喷氧气,增加O2的压强C.降低温度D.升高温度7.在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2molN2和3molH2,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反应,5min后测得反应混合物中NH3占25%(体积分数),则此时用N2表示的反应速
4、率是[单位:mol/(L·min)]A.0.05B.0.1C.0.125D.0.258.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A.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B.降低活化分子的能量C.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D.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二.填空题9.(15分)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1价的Cl和+6价的S,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右图所示,已知该反应速率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而加快。⑴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⑵为什么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加快?⑶为什么后期反应速率下降?10.(10分)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放
5、入盛一定浓度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H2的生成速率v随时间t变化如右图,其中t1—t2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2—t3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分)亚硫酸钠和碘酸钾在酸性溶液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KIO3+H2SO4—→Na2SO4+K2SO4+I2+H2O⑴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若反应中有5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的碘是
6、________mol。该反应过程和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分以下几步:①IO3-+SO32-—→IO2-+SO42-(慢)②IO2-+2SO32-—→IO-+2SO42-(快)③5I-+6H++IO3-—→3I2+3H2O(快)④I2+SO32-+H2O—→2I+SO42-+2H+(快)⑵根据上述条件推测,此反应总的反应速率由_______步反应决定。⑶若预先加入淀粉溶液,由题述看必在________离子消耗完时,才会有使淀粉变蓝的现象产生。12、(7分)在锌与某浓度的盐酸起反应的实验中,一个学生得
7、到下面的结果:序号锌的质量(g)锌的形状温度(℃)完全溶解于酸的时间(s)A2薄片5400B2薄片15200C2薄片25100D2薄片30t1E2薄片3550F2颗粒15t2G2粉末15t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t1=75.5②t2>200>t3③单位时间内消耗锌的质量mG>mF>mBA、①②B、只有②C、全部正确D、①参考答案1.B2.B3.AC4.C5.C6.BD7.A8.C9.ClO3-+3HSO3-==Cl-+3SO42-+3H+由于亚硫酸是弱酸,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的H+很少,随着反应的进行,
8、H+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但一段时间后,ClO3-与HSO3-浓度的减少是主导因素,所以反应速率减小。10.盐酸与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使t1—t2阶段的速率变快。在t2—t3阶段,由于盐酸浓度的减少是主要因素,所以速率减慢11.⑴KIO30.5⑵①⑶SO32-12.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