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50437
大小:56.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滕王阁序-难点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滕王阁序-难点解析内容感知这篇著名的骈体文,记叙了阎都督为饯别宇文刺史而举行的盛大宴会,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情,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所谓的“圣君”“明时”的不满情绪。文章内容充实,文辞华美,气势奔放,具有雍容华贵的特征。这篇赋交代了滕王阁的地理风貌和人物,描绘了滕王阁自然、人文景观和宴会盛况,最后感叹命运、述说身世,交代写作目的。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剖析:物有光华,天有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射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人有俊杰,地有灵气,徐孺子使得陈蕃专为他设下床榻。
2、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据说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人寻找,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出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徐孺下陈蕃之榻: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的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2.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剖析:年纪老了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头时改变初
3、衷?境遇不好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凌云的壮志。宁,怎么能。穷,境遇不好。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著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4、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剖析:关山难以逾越,有谁同情迷路的游子?(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逢,人人都是异乡的来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剖析: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这两句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
5、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二、重点语段1.“遥襟甫畅,逸兴遄飞”至“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剖析:本段第一句是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第三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接着两个三字句,变换节奏,心绪也为之一转,由喜悦渐生悲慨
6、。第五句又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宇宙无穷;二是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第七句是虚写,言“望”“看”,实际是想。语义双关,“日下”既实指太阳下山,又指长安;“云间”既指天上之云,又指吴会。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然后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2.“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至“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剖析:这一段转入更强烈的抒情:开头以“嗟乎”发端,从消沉
7、中振起。“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冯唐、李广”句从历史中选取两个事例,安慰失意之人,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见机”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第四句用两个六四句加以拓展,申述以上观点。前两句言之凿凿,后两句反问有力。一个“非无”,一个“岂乏”,摇曳有姿。第五句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结,总结上文,开启下文。下面三句,描绘了理想的人格境界。再用四字短句,写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最后以两个四六句微讥孟尝,非议阮籍,反衬自己的坚定意志。知识拓展《滕王阁序》写景“四美”《滕王阁序
8、》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勾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力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舳”中的“青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