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13303
大小:65.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 专题十三 社会习俗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1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2.了解近代以来“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嫁娶习俗和人们社交礼仪变化的史实。3.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4.了解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更新的过程和突出表现。5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6.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7.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8.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9.感受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认识到传媒的力量。【江苏2010考试说明】中国近现代社会
2、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革。(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的兴起。【考点解析】(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服饰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改良旗袍服饰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饮食变化:通商口岸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西式食品百姓所接受。
3、“住”:沿海大城市里,中西合璧式(石库门),西式住宅;花园洋房等。原因:①西方列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西方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建立工厂,开设商店、银行、各种洋货涌入,并把西方生活方式移植过来。②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促进:清政府在济南、武昌等地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商业。③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④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2)现代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变化:“吃”:从粮食等统购统销——“菜篮子工程”;“穿”: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住”:“安居工程”。原因:新中
4、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政府关注民生,长期以来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2、近代以来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变迁及其原因(1)近代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变迁及其原因变化: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颁布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的法令;大城市的知识分子主张改变传统的婚姻习俗,倡导婚姻自由,主张婚姻仪式简约文明;社交礼仪、称呼、节庆等方面都有变化。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握手、鞠躬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用礼节。原因:①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追求
5、文明、民主的生活方式。②近代中国民主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使中国人思想观念逐渐进步和开放。③西方民主思想观念的传播。(2)现代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变迁及其原因变化:风俗习惯:涤荡封建糟粕;制定《婚姻法》;社会风气改变。原因: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状态,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十一后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全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化,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观,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二)近代以来铁路公路及交通工具的发展(1)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晚清:①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②19C80S,清政府修筑唐胥(唐
6、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民国以后:进展缓慢新中国建立后:①“一五”:宝成线。“二五”:陇海线。②“九五”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③2006.7.1青藏铁路通车。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④火车机车演变: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2)公路和汽车制造①在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②新中国:“一汽”等汽车厂,并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3)通讯①1877,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②南
7、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使中国和世界联系大大增强;②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③不可避免的带来城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④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于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三)大众传媒的发展1、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刊。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办,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