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12621
大小:73.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4装在套子里的人(备课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备课资料一、课文补注契诃夫及其作品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出身于罗斯托夫省一个小商人的家庭。父亲经营的杂货铺在1876年破产后,他被迫靠半工半读刻苦读书继续求学。考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79)后,在实习和行医过程中,接触了平民生活,意外地为后来的创作积累了第一手的宝贵素材。契诃夫为维持生活走上了创作道路。开始创作时,正值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三世即位,执行恢复贵族地主的全部权利、打击革命者、限制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政策的时候,面对现实他不得不先后采用“契洪特”“没有脾脏的人”和“卢佛”等笔名发表作品,先后曾给《闹
2、钟》《观察》《断片》等好几个幽默杂志撰稿,出于速成,创作题材之多、数量惊人,从1883~1885年创作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有百篇之多,1885年一年内多产达129篇,其中多为适应资产阶级报纸和市民口味的笑料和趣事。契诃夫后来也直言不讳地说:“契洪特写过许多契诃夫不喜欢的作品。”但其中的优秀作品,则继承了俄国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时弊,同情人民疾苦,格调幽默而辛辣。如揭露小官吏的卑躬屈节(《一个小公务员之死》1883年)、嘲笑见风转舵的奴才(《变色龙》1884年)、描写劳动人民的贫困和痛苦生活(《哀伤》1885年)的短篇脍炙人口。19世纪80年代中叶以后,契诃夫开始严肃地对待
3、创作,先后写出反映劳动者疾苦的短篇(《苦恼》《万卡》均写于1886年);描绘和歌颂俄罗斯大自然的美好,思考农民命运和表达人民渴望幸福生活的中篇(《草原》1888年);揭露爱慕虚荣,玩弄伪善和俗不可耐等习气的(《命名日》1888年,《公爵夫人》1889年)作品等。一生创作了470多篇小说,著名的有《第六病室》(1892年)、《带阁楼的房子》(1886年)、《套中人》和《姚内奇》(均写于1898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与此同时,契诃夫还着手创作剧本(有独幕剧和多幕剧),著名的剧本有《海鸥》(1896年)《万尼亚舅舅》(1897年)、《三姊妹》(1901年)、《樱桃园》(1903年)等
4、。契诃夫的艺术风格契诃夫一生创作了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早在他涉足文坛不久,就以“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和高超的“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作为自己创作的座右铭,基于此,他创作了契诃夫式的独特艺术风格:①善于创作短小精悍,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无论是他初期的那些描写阴暗或灰色生活的小说,还是他晚期写的那些充满着对新生活即将来临的预感作品(包括小说和剧作)都具有这样的风格。②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截取片断平凡素材、平凡人物,加工成艺术的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客观地描绘和刻画,于平凡中见伟大,从中表现重要的社会内容。③尽一切力量制造浓郁的抒情气氛,抒发他对黑暗现实的不
5、满,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融褒、贬、哀、乐之情于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④他的剧作除具有以上特点之外,还具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如剧本《海鸥》和《樱桃园》就是这种独特艺术风格的范本。二、课文析读契诃夫走向俄国文坛的时候,俄国那些蜚声全球的小说家们,诸如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已将传统小说发挥到极致,似乎后来者很难有所作为了。然而,契诃夫却以自己深刻的文风赢得了声誉。契诃夫的成功,一方面是由于他扎根于俄国文学的土壤,他从普希金和托尔斯泰那里借鉴朴素,从果戈理那里学习讽刺,从屠格涅夫那里体会抒情,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感悟到“小人物”的悲哀……另一方面是由
6、于他的独创。他有独立于他人的全新的东西:即叙事与描写艺术的惊人简洁,戏剧式的人物设计,意蕴深厚的弦外之音。首先看契诃夫的叙事与描写的简洁艺术。契诃夫的小说最令人感到惊叹的是叙事与描写达到了惊人的简洁。他的小说遣词造句高度凝练,肖像描写惜墨如今,场景描绘朴实明快。契诃夫的小说人物少,情节简单,头绪少,不枝蔓,充分展示了短篇小说叙述干净利落的魅力。高尔基在谈到小说的叙述时自愧不如,他告诫文学青年:“要向契诃夫学习,他才是没有多余字句的作家。”(高尔基《文学书简》)的确如此,就俄国作家而论,契诃夫写得简洁是独一无二的,俄国作家那种层层铺排、巨细无遗的“梳理式”描写法契诃夫是敬而远之的。他曾多
7、次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了“简洁”对于小说叙事是最重要的思想。他说:“学会写得有才气,也就是写得简练。”(《致阿·苏沃林》)“简练是才能的姐妹。”(《致亚·契诃夫》)这是他一生努力遵循的写作原则,也是他一生文学实践的写照。纵观契诃夫的小说,他总能做到以一当十,以简胜繁,他总能充分驾驭每一个词的丰富内涵,娴熟处理每一个细节的意蕴,精确把握每一句对话的话外之音……所以他的小说能够立刻给读者以鲜明和强烈的印象,“在一秒钟里,印进人的脑筋”。(《致马·高尔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