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

ID:29510718

大小:66.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

2、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⑴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

3、“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为何归来?         明确:          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

4、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②彻底悔悟。③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 B、守拙

5、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⑶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⑷归去如

6、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

7、境界。           5.学生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