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为了忘却的纪念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1

高中语文 为了忘却的纪念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1

ID:29508212

大小:81.0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为了忘却的纪念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 为了忘却的纪念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 为了忘却的纪念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语文 为了忘却的纪念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语文 为了忘却的纪念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为了忘却的纪念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了忘却的纪念》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2、结合文体特点,体会文本中所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3、掌握揣摩字词的方法,进一步品味语言,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4、理解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所产生的作用,能用这种写法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重点、难点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掌握揣摩字词的方法,进一步品味语言,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第一课时一、自主探究:1、辨识字音不屑(xiè)竦身(sǒng)朱棣(dì)淤积(yū)押解(jiè)吮血(shǔn)冯铿(kēng)偈子(jì)涅

2、槃(pán)信札(zhá)囚系(xì)客栈(zhàn)累及(lěi)爱憎(zēng)寥寥(liáoliáo)2、解词释义隐约其辞:隐约:时隐时现;辞:言辞。形容说话隐隐约约、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明珠投暗: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郑重其事:对事情的态度严肃认真。人心惟危:人心险恶难测。急于事功:做事急于求成。情随事迁:心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仓皇失措:急迫慌张,不知如何是好。仓皇:匆忙而慌张。措:措置。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

3、犹豫。延口残喘:延长一口残余的呼吸。刚健质朴:坚强有力,朴实而不矫饰。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文艺作品的风格。惴惴:忧愁,恐惧。眷眷:怀念,依依不舍。     拳拳:诚挚恳切。二、阅读全文概括出各部分大意: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一部分,点明题意,记叙和白莽的交往。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兼写冯铿)。第三部分,交代白莽和柔石的同时被捕。第四部分,五烈士被捕遇害的经过,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第五部分,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三、重难点解析(一)标题上“忘却”

4、二字,有什么特定含义?将“忘却”与“记念”联接起来,似相矛盾,包含什么思想感情?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实际上寄托着深刻的含义。所谓“忘却”实际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也就是将由战友牺牲而带来的无比悲痛暂时搁置一边,把情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而对于反动派杀害烈士的这笔血债,对于战友为革命而献生的光辉业绩,作者却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为了忘却”实际是为了战斗,而惟有战斗,才是对烈士的最有价值的纪念。题目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二)“当时上

5、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载,或不屑载这件事”中的“不敢”、“不愿”“不屑”有什么区别,表达了什么意思?正确把握这句话的内涵,可从句中词着手。句中“不敢载”、“不愿载”、“不屑载”等词既构成排比,各个词语本身也言小旨大。“不敢载”表现了舆论界恐惧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让人不难想见高压统治,从而传神地再现了黑暗现实;“不愿载”“不屑载”则又从两面对“不敢载”作了有力补充,表现了舆论界的软弱与冷漠,进而把舆论界对烈士遇难的反应全面地反映出来。本文的战斗性由此可见一斑。这句话客观而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舆论

6、界对五个青年作家遇害这件事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实的黑暗,可谓意味深长。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2、结合文体特点,体会文本中所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3、掌握揣摩字词的方法,进一步品味语言,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难点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掌握揣摩字词的方法,进一步品味语言,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一、作者与白莽有过几次交往?从中可以看出白莽是个怎样的人?(讨论)作者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第一次会面是白莽送书,外貌描写“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

7、端正,颜色是黑黑的”。第二次会面是白莽送译稿。“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一笔带过。主要笔墨用在两次见面之间的看稿与通讯的记叙中。白莽明知应译为“国民诗人”,但偏译为“民众诗人”,因为他憎恨国民党反动派,因而连“国民”两字也觉得讨厌,不愿意用来称呼自己所喜爱的诗人,这当然未免有些意气用事。所以鲁迅回信,“告诉他不应该由自己的爱憎将原文改变(从翻译的角度看),但是,由此可看出鲁迅对白莽的鲜明爱憎还是很理解的,也从此处流露出鲁迅对青年爱护的深情。第一次会面后白莽给鲁迅写信说“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说明他是个极敏感而又率

8、直的人,他先是直言谈论鲁迅,经过回信解释便不存芥蒂,乐意接受赠书,再译彼得斐的诗,亲送译诗给鲁迅。第三次会面是白莽出狱,“大热天”白莽穿着“一件厚棉袍”,见面后“彼此不禁失笑”。这一场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将革命者的困顿、执着与乐观跃然纸上。另有一次写到白莽是在其遇害后,作者翻查白莽留下的《彼得斐诗集》,看到了一首译诗,“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写出了白莽的革命理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