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案2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案2 鲁教版必修1

ID:29499585

大小:59.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案2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案2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案2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案2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示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3.通过分析洪峰、洪灾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的认识。4.通过探究洪灾的成灾特点,尤其是人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关于“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的要求,教材选择了洪灾个案,通过对洪

2、水和洪灾成因、危害及预防等问题的学习研究,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了解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进而更加有效地防灾减灾。鉴于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和关联性,教材从两个不同侧面作了重点阐释:一是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人类活动的盲目性也是诱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教材第一目,在情境创设和知识窗中用较大篇幅介绍了我国的洪灾。其目的是说明我国是一个洪灾频发的国家,对洪灾的预测和发生规律的研究非常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教材第二目,重点揭示了洪水致灾的机制和发生规律,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教材从洪水致灾的两个基本环节入手,首先分析了洪水形成的自然因素,然后

3、分析了人类一些不适当的行为诱发和加剧了洪灾。说明自然原因是导致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但人为因素也不可忽略。知识窗介绍了泥石流的特点、危害、发生机制及发生区域,一方面让学生明确不同的自然灾害其诱发机制是不同的,另一方面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教材第三目介绍了防治洪灾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我国地域辽阔,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大,自然灾害的种类众多,除洪水灾害以外还有干旱、风暴潮、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教材最后以活动的形式,结合“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使学生理解我国是自然灾害类型最多、发生最频繁、灾害损失最大的少数国家之一。在活动中

4、,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多种方法,了解所在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探究形成原因,寻求防治措施。通过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还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教学建议建议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可采用多种方式:1.联系当地的自然灾害导入;2.结合开头情境和我国98年洪水录像资料导入。最好能够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感染力。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主要形式,具有广泛性、区域性、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等特点。洪水与洪灾应有所区别。洪灾是由洪水造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洪水都会造成灾害,形成洪灾。

5、对洪水的危害的认识,不要空泛说教,应通过举例,用资料和数据,引导学生谈认识,谈危害,以加深学生的感悟,增加认同感。我国是一个洪灾多发的国家,这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我国严重的洪水灾情”,并补充历史上的特大洪灾和1998年特大洪水等资料,让学生得出我国洪水灾情严重的结论。“洪灾的形成原因”,教学中应把握以下要点:1.引发洪水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以自然因素为主,包括强降水、冰凌、滑坡、泥石流、流域汇水速度、河道排水速度等。2.洪水的形成是指其形成过程,洪水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洪水只有发生在人类活动的区域并

6、且带来灾害时,才被称作洪灾。4.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或加剧了洪灾的发生。教师可出示长江流域图,补充有关长江的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江流域1998年特大洪灾的形成原因。讨论得出的结论肯定比教材内容丰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可以近年来淮河的洪灾为案例具体分析。知识窗“泥石流”的教学,考虑到学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触到泥石流地质灾害现象,因此,应尽量使用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获得最初的感性认识。可以利用好课本中的插图4—2—3并结合新闻报道来教学。展示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图,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图中找出泥石流多发生在什么地区?思考泥石流的诱发机

7、制。重点强调泥石流的发生与当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中也要适当地介绍其他的地质灾害,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作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人分析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洪灾的防治措施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类,过去我们看重的是工程措施,对非工程措施重视不够,正确的做法是两者兼顾,标本兼治。为说明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投入和收益,可结合下列实例予以说明:建国以来,我国投入大量资金整治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

8、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