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91840
大小:62.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学案 旧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学案【考试目标】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1、阶级矛盾激化:原因是清政府加紧搜括;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乘机勒索。2、民族矛盾加剧:原因。3、自然灾害严重。二、太平天国兴起的条件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目的;特点把三者结合起来;反映了中国农民要求的理想,起到了号召农民的作用。2、冯云山宣传组织活动:在广西地区组织和发展会员,势力发展迅速。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初期阶段(1851~1853)1、开始的标志:,2、斗争经过:(1)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洪秀全)称王;建制(初步建立政权);(2)1852年:突围北上,冯萧战死;(3)1853年:定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
2、同清政府对峙);颁布纲领。3、《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A关于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废除,根据“”和“”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平均分配土地。B关于产品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原则,每户。(2)目的:想要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3)评价:A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是几千年来的思想结晶。B空想性:因为它并没有实施,其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C落后性:因为它以建立小农经济的社会作为追求目标,违背历史发展趋势,是落后的。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1853~1856)1、背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附近建立了和,以围困天京。2、主要军事活动:(1)北伐A目
3、的:推翻;B时间;将领;C失败原因:清调集军队围攻(外因),还由于,,(内因)。D意义:,。(2)西征A目的:要巩固;B时间;将领;C重大战役:1855年。(3)东征:A目的:要断绝清政府的,充实;B时间;将领;C重大胜利:指挥东征,夺取扬州,破;又同会师摧毁,军事上达到全盛。【题型示例】例1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民族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C.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D.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解前思考〗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两个矛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在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
4、已经明确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而由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演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和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据此可排除A、B。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C还是D,这就需要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两个矛盾之间的联系,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土地高度集中,吏治黑暗腐败、阶级矛盾已经十分尖锐,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费用、偿付战争赔款,大肆搜刮,进一步激化了业已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因此应当说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也就是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是国内阶级矛盾长久积累而为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5、答案〗D〖解后归纳〗要学会灵活运动所学知识,不能死教条,生搬硬套。比如本题不能把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作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放到所有场合去套用,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举行北伐,只半年左右便逼近天津,威震北京,然而最终全军覆灭,其主要原因是A武器落后,装备简陋B纪律松弛,军心涣散C优柔寡断,贻误战机D孤军深入,后援不继〖解前思考〗本题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解析〗本题为2002年上海高考题,北伐之所以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致使北伐军孤军深入,后援不继。〖答案〗D〖解后归纳〗本题关键是抓住“主要原因”,考虑问题时要
6、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去分析。例3《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解前思考〗解本题的一个关键是要把“平均主义”和“绝对平均主义”两个概念加以必要的区别和理解。所谓“绝对平均主义”是指一切都实行平均主义,不论是否行得通,在这里,显然平均分配土地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这一做法行得通,而绝对平均分配产品,行不通,它超越了农民的觉悟程度,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解析〗本题2000全国春季卷考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理解。该文件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不论从土地分配原则,还是产
7、品分配方案上看,都体现出小农经济的平均主义思想,而产品分配方案充分体现出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答案〗B〖解后归纳〗关于《天朝田亩制度》(1)主要内容:从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来看:第一,生产资料上主张平分土地;第二,分配制度上主张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第三,社会关系上主张人人平等;第四,最终目标是建立“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2)评价认识(特点):第一,强烈的革命性。首先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的斗争思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