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变迁

ID:29489050

大小:103.5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0

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变迁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变迁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变迁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变迁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变迁第四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高考考纲聚焦】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主干知识回扣】一、“师夷长技”的主张(1)林则徐——①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②在广州主

2、持禁烟期间,设译馆翻译外文资料,摘译了《》,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2)魏源——编成《》,这是当时中国人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即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二、维新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

3、思想的传入,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新派。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思想主张: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9-4、影响:①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②但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更没有未付诸实践(二)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重;②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阶级力量壮大;③先进人士进一步觉醒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康有为:著作《》《》主张:借用孔子权威来传播西学,宣传变法的必要性特点:(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儒家外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

4、充分;减轻变法的阻力)②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③严复主张: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主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变法”的必要性。特点:是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思想论战内容:①要不要维新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③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性质:这是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影响:①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②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③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4、维新思想的历史

5、影响①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②维新思想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一步学入的表现,维新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变革要求,表明向西方学习已学入到制度层面;③维新思想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三、新文化运动1、背景-9-①经济基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③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政治状

6、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⑤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2、兴起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③活动基地:北京大学④主要阵地《新青年》3、主要内容:核心是前期: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④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4、影响性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1)积极方面: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动

7、摇了;②使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是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④民主、科学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原因:外因——十月革命为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内因——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②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③“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拥护;④各地举行了“五一劳动节”的纪念

8、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传播;⑤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情况:①创办各类刊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除《新青年》外,还有《每周评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