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

ID:29471663

大小:68.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3.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4.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韵的美感;5.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诵读方式,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韵的美感;2.通过对比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3.通过点拨、讨论等方式,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和作者使用神话的深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教

2、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二)难点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走近巴金在2003年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入选名单中,有一位世纪老人获此殊荣,评委们为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

3、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由学生介绍巴金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他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4、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3.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这两篇文章都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二)整体感知1.出示课题:《日》《月》两个字共同构成了一个“明”字,从而想到“光明”“明亮”等意思,在教师提示下,学生先对课文的题目有初步认知;2.教师范读①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把握两篇短文的感情基调(语言特点)《日》:激情彭湃《月》:细腻幽深②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中体会到这两种不同的情感

5、?(请学生回答,朗读,学生评点,教师点拨)3.分组朗读两篇短文。(二)比较阅读,分析研讨1.复习比较阅读的相关知识:我们以前曾经学习过比较阅读的方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对两篇文章作出比较呢?(体裁、内容、主题、语言、文风……)2.研读分析(从文章的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和写作目的等方面比较两文之异同)【解读分析《日》】①.请同学们默读《日》这篇短文,说说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篇短文借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的故事,表达了作者“为着追求光和热,轰轰烈烈地去死”的愿望。)②.思考:作者把为什么要把飞蛾扑火和

6、夸父逐日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写?(因为这两件事有联系。飞蛾和夸父都是为了追求光和热,并且为了这种追求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它们共同寄托了作者的理想。)③.一般来讲“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里作者对飞蛾却进行了赞美,为它作出了新的诠释,这种写作手法的文章有哪些?(象征,《紫藤罗瀑布》、《爱莲说》)④.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对比分析《月》】⑤.齐读《月》这篇短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在写作的内容上与《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7、日》主要写光和热,而《月》则主要写出月的冷,《日》和《月》都引用了神话传说,《月》引用的是姮娥奔月的故事)⑥.请学生简单说说姮娥奔月传说的故事大意,并思考:巴金在这里对这则传说作了什么样的改变,为什么要做这种改变?(巴金在这里作了全新的解读:嫦娥是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她才去奔月的。神话传说中的嫦娥是被动而无奈地奔月的,而巴老笔下的嫦娥是主动奔月的。作者也在姮娥的身上寄托了自己为理想而甘愿放弃自己的精神。)⑦.从上面对两篇短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篇文章虽然在写作手法、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上都有

8、不同之处,但由于作者写作的时间十分相近,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因而它们在写作目的上有相同之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目的呢?(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热切期盼光明的心情。)3.小结。从刚才我们对文章的对比分析中,我们知道,同一作家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往往反映的是作家在当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