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71253
大小:56.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外国诗歌二首》教案1 长春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课《外国诗歌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2.通过反复朗读及对关键诗句的理解,体会诗歌的主旨,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3.学习并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及创作风格,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把握重点诗句,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 找到合适点,进行比较分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当代作家林贤治认为诗人有这样两类:一类属于天空,一类属于土地。他说李白属于天空,而杜甫属于土地。根据你所查找的有关惠特曼和叶赛宁的资料,
2、你认为他们属于哪类? (学生自由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风格特点。) 林贤治认为:土地对于西方诗人来说,往往表现为一种“大地感”,惠特曼是其中最显著的例子。还说:俄国诗人普希金、勃洛克是属于天空的,涅克拉索夫和叶赛宁,则是属于土地的。 从同学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二位诗人都热爱自然,喜欢赞美自然。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两位“土地”诗人。 二、诗歌朗读。 1.学生朗读(预习反馈),学生点评(节奏、情感等)。 2.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三、比较阅读。 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鉴赏这两首诗歌。首先独立阅读、比较(约10分钟),写在笔记上。然后同学自由交流(约10分钟)。 四、布置
3、作业。 整理课堂比较阅读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诗歌。(齐读。) 二、学生讨论。 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要求:发言之前,先说自己从哪些或哪个方面进行比较,然后具体阐述。) 三、教师总结。 首先表扬鼓励,再说老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不是答案,是交流)。 1.情感比较。 同以自然为写作对象,但惠特曼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拜(崇拜它向上的原始的活力);而叶赛宁表达的是对人类无视自然生物的谴责,和对动物的真挚同情、热爱(也有人认为是对现实社会的委婉讽刺)。 (让学生思考这点区别,并从诗歌中找到相关的诗句体会、说明。) 2.意象比较。 在惠特曼笔下,那株橡树中融合了诗
4、人自我的形象与追求——“令我想到我自己”。而《狗的歌》,诗人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出了对母狗的深切同情(有人认为母狗与人类的关系,是影射社会中人与人的对立关系)。 (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与经历主要分析《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3.写作手法比较。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运用反复与象征。如:描写橡树的“孤独”与“快乐”的诗句,运用了反复,强调了橡树的特征。这株橡树,从整首诗来看,它是诗人个人经历的象征,更是诗人追求的一种精神——乐观、执著…… 《狗的歌》中诗人善用对比的方法而使对立的形象更加鲜明,母狗真挚的爱与人的残忍形成鲜明的对比;巧妙插
5、入景物描写,衬托哀情,把母狗的悲痛描写得十分凄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母狗对小狗的爱和母狗内心的凄凉。 四、结语。 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对比点,我们还可以和诗人其他的诗歌进行对比,也可以和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鲜明地感受到作品的风格、思想感情…… 我们曾说,这两位诗人都是“土地”诗人,不仅仅因为他们在诗歌中用炽热的诗句赞美自然,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以深厚的、宏阔的大地感,歌咏一种力量,一种大爱的情怀。希望课后同学们能读一读他们的诗歌,用诗人的情怀去生活,去关注世界。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选择一首诗和课文其中一首进
6、行对比赏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