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70953
大小:66.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语文下册 白色鸟教学设计 鲁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色鸟》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探讨小说主题及人文底蕴。2.初步了解小说风俗画般的美,抒情诗般的意境以及对少年世界的独特感悟。3.揣摩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心灵世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自读导言] (解说:何立伟的《白色鸟》轻灵、飘逸、深情、隽永,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小说一反中国传统小说重情节重人物的写法,重在渲染传达一种感觉、氛围,是诗化的散文化的小说。“十年浩劫”是残酷不堪回首的一幕,它已成为过去,成为淡如云烟的记忆,成为少年永远的困惑与伤痕,成为发黄的照片,不成调的歌,和那飞翔着白色鸟的夏天一起远去。)[自读程序]一、导入新课1.由中
2、西小说的不同特点导人新课。2.简介萧红的散文化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解说:教师设问点拨,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把握文章,积极思考,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二、整体阅读感知1.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涉及哪两个主要人物?明确:夏季,沙滩,一黑一白两少年。2.本文侧重描写的是小说三要素中的哪一要素?明确:环境。3.小说的高潮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明确:锣响了,白色鸟飞了,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解说:整体阅读就是让学生鸟瞰全文,理清思路,但也决不是阻枝大叶地阅读,要抓住精髓,为精读做准备。)三、精读导引,理解探讨1.小说的开篇为什么引用外国民歌《夏天的
3、回忆》明确:第一,引出那一个夏天(七月)向故事。第二,渲染一种感觉、氛围。第三,既然是回忆,必然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在其中,有淡淡的喜悦,也有淡淡的悲哀。2.找出文中关于白色鸟的描写,体会篇名为什么叫“白色鸟”?明确:“……雪白雪白的两只水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晃眼耀目的羽毛。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白色鸟”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是自由和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的象征。因此用它作题目含蓄隽永,引发人无尽的遐思。3.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概述一下,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悲剧的?明确:一个夏天,两个少年挖菜、嬉戏、游泳,一阵锣响惊飞了白色的水鸟,这是个悲剧,一个“无事的悲剧”
4、。夏天、少年、大自然,太美了,而象征“文革”的枪声响了,打破了这一切的美好。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白色鸟”是美好的,那是少年无瑕的梦,那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切美之所在,然而这一切都被毁灭了——这田园牧歌般的一切,也因此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效应。4.小说写了哪两个主要情节?为什么?明确:小说两个主要情节是写“扯霸王草”和“划水”,这看似不经意的情节展现的是如生活般的平实,而在乎实中却处处有张力,引发对少年与生活的思考。5.小说描写道:“而那河水,似乎有了伤痛,就很匆遽地流。粼粼闪闪。这是南方有名的一条河,日夜的流去流来无数美丽抑或忧伤的故事,
5、古老而新鲜。”谈谈对这段描写的感受。(解说:学生尽情发挥。)6.小说还描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几句?明确:小说描写了沙滩、野花、野草、野菜、田鸡、江水、水蛇、野蜂和蝉。让学生揣摩语言,体会风格。7.你怎样理解“外婆”这一形象,谈谈你所了解的“文革”。明确:“外婆”是一个从未正面出场的人物形象,她仿佛是“草蛇灰线”,却又和当时的时代风云息息相关。她是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却惨遭“政治风暴”的袭击,她是少年心中的圣母,她从容不迫,笑对命运,是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的缩影,也因此鞭笞了那个时代的荒唐。(解说:整体阅读,就是对文章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文章基本大意进行感性认识,对于何立伟这篇
6、深得东方神韵与东方美精髓的文章显得尤为必要。《白色鸟》像极了一首意境优美、含蓄、灵动的诗,因此在整体感知上要下功夫。然而凡事都要讲个“出入法”,既要投入,又要适当抽离,授之以法,在理性的层面上把握鉴赏。《白色鸟》含蓄委婉、曲折,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通篇似乎“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因此设计相应的习题层层剥笋,把握主旨,体会风格,感悟少年和人生。)[自读点拨]一、作者何立伟为什么用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笔墨来表现“文革十年”?明确:加深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二、“文革”本来是成人上演的悲剧,作者为什么用少年的独特视角来表现?明确:鲁迅曾在《狂人日记》的结尾处高声呐喊“救救孩子”!
7、孩子永远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少年的世界是纯洁的、美好的,所以这一视角非常独特,也使我们想起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冰心的小橘灯》。作家以一颗未泯的水晶童心,通过一黑一白两少年澄澈的双眼去打量那个污浊的疯狂的年代,这种反差尤其耐人寻味,振聋发聩。三、你怎样理解象征手法,能列举用这类手法表现的艺术作品吗?明确: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运用这一手法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小橘灯》等。(解说:因为鉴赏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学生解读这篇课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有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