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小石潭记》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石潭记教学目标 1、能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朗读背诵课文。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4、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教学设想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着名的是他在贬到永州后写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永州八记》之一,《小石潭记》这篇散文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的寂寥凄清,还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忧伤愤懑之情。所以在整个环节
2、中,我以各种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小石潭——走近作者——走进文章。”来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这一系列的活动,感受作者悲凉愤懑的心情,和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达到最终的学习效果 教学要点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2.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着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着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
3、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二、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773~819)唐代着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着有《柳河东集》。着名的有《捕蛇者说》、《三戒》等。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4、 为坻( ) 为屿( ) 为堪( ) 怡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悄怆( )( ) 幽邃( ) 寂寥( ) 摇缀( ) 隶( ) 参差( )( ) 2、自读: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师生共同疏通文意。(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
5、,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四、精读课文,引导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潭中水声悦
6、耳动听,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的水(清)、石(奇)、树(蔓美),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谭水清澈空明,鱼儿闲适、轻快、灵敏、活泼。句句写鱼亦句句写水,既写了鱼的形态,又衬出潭中水的清冽,一
7、笔两写,互相点缀,富有诗情画意,写出了大自然美景。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由“水清”到“境清”,一个“凄神”,一个“悄怆”,借景写情,静坐深思,不觉感到分外凄苦。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2.翻译第二自然段。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 (1)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 (2)请以“小石潭真-------
8、!”为题,用描述性语言写出对小石潭的印象。 (3)学生通过画小石潭,写小石潭,充分展示了小石潭的清静绿美。。。。。。假如你现在就坐在小石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请同学说一说——感受小石潭。。。。。。。 (4)思考柳宗元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诵读课文,勾画出与作者心境相关的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需注意的是;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怎么写的?体现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