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临水骋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临水骋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ID:29470001

大小:79.0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临水骋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临水骋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临水骋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临水骋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临水骋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临水骋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第三单元临水骋怀5小石潭记(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地带的一幅幅山水胜景,并将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

2、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而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3.了解“如”“

3、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教学重点】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学建议】一.导入课文方法一:本文寓情于景,可诵《江雪》导入,赏析诗中的景与情,引导学生领会柳氏的诗和游记景中寓情、寄情山水的特点,便于学生把握课文中的景与情。方法二:本文抒发的是作者遭贬后的心情,可适当从了解作者的身世遭遇及有关诗文(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入。二.感知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或示范,重点是长

4、句朗读节奏的把握和感情的处理。2.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讨论解答。着重理解以下重点词句:(1)“以”的用法:(2)名词、形容词的活用:(3)根据“教学目标2”,指导学生准确、流利地通译全文。(4)整体感受全文的感情脉络:作者因遭贬失意而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潭水便感到高兴,水之清、鱼之乐又带来了片刻欢愉,但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的悲凉心境,感情由“乐”而“凄”。三.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你认为文中哪些描写最具特色,特别精彩?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学建议】一.揣摩品味1.根据上一课布置的“练习

5、2”进行汇报交流。2.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进行讲评,重点归整出以下内容:第1自然段:①听觉:未见水先闻声,喻以玉响,清脆悦耳。②视觉:清。③触觉:洌;精练传神。④视觉:石奇,形杂,树木青翠,富于变化。写石写树,都衬托水之“清”,全段写发现水潭之乐,句式整散结合,用语简洁自然,节奏张弛有致。第2自然段:①“空”:如无水之境,突出“清”。②光与影:亦见水清。③静与动:游鱼忽静忽动,悠然自得,可爱之至。④“乐”:拟人。全段以鱼写水,既写出鱼之可爱,也写出水之清澈,又写出人之欢愉。第3自然段:写溪之曲折,比喻巧妙,生动形象,特征鲜明。

6、“斗”与“蛇”,一静一动,光线或明或暗,突出其曲折;“犬牙”比喻岸石,突出其参差错落。第4自然段:写四面环境,突出“寒”“清”的特点,寄寓作者心境之寂寞。第5自然段:交待同游之人。二.熟读背诵。要求学生熟练而有表情地朗读,有可能再将全文抄写一遍。当堂背诵课文。三.比较拓展1.根据“练习·探究”一:讨论本文与《与朱元思书》《水经注》中写水写鱼的异同。理解:三篇文章都以鱼写水之清,吴文、郦文都直接写水,柳文则作侧面描写,不着水字,却处处写水,以鱼、石、光、影的清晰可见反衬水的清澈见底。柳文还移情于物,以鱼之乐表现人之乐。2.有条

7、件,还可以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写遭贬后的心态作比较,谈谈看法。可以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不必统一认识。四.课后作业1.选择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相应练习。2.阅读《课外阅读》(八年级上册)中元结的《右溪记》一文,比较两文写法上的异同。6黄果树瀑布(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黄果树瀑布》这篇散文告诉我们,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如果被人们千篇一律地复制生产,就会丧失它原有的活力和价值。根据“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一总体概念拍摄的黄果树瀑布也不例外。“这风景是没有空间、质量、空气和细节的,它们仅仅是祖国的骄傲这一概念的所指”。另辟

8、蹊径,是改变对黄果树瀑布这一名词成见的关键。作者接近它,首先是那瀑布的声音,这是图片无法传达的东西。接着是承受瀑布的洗礼,使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呼吸着水声,呼吸着潮湿”。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在巨大的水声中的惊恐、疼痛;在潮湿中的寒冷、收缩”。尤其是作者绕过瀑布,抵达它的后面。他看到“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