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ID:29463279

大小:65.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的第四课内容,主要描述的中国近代悄然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国的近代开始于鸦片战争,随着鸦片的输入,西方的工业、科技、文化、生活、制度、思想等也输入中国,中西方文化产生了激烈的交汇和碰撞,使中国上千年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状况开始解冻,发生悄然转变。本课从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两大方面入手,展示了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等西方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介绍了受辛亥革命和西方文化影响下,人们服饰、娱乐、文化和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同时通过介绍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2、,展示了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和逐渐被接受。课文按照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逐层递进的顺序,展示出一幅丰富的近代社会生活画卷。(附教材结构)一、生活中的变化1、物质生活变化(新式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出现)2、文化生活变化(看电影、读报纸等新型文化生活出现)3、社会习俗变化(男人留辫、妇女缠足等封建陋习逐渐革除)二、头脑中的变化1、科学思想广泛传播(科举制度废除,现代教育制度建立)2、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平等称呼、婚姻自由、妇女地位)●教学目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5—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及其变化。5

3、—2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5—3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学习中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能力目标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知识目标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近代中国的变化及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个学生或小组课前收集有关中国近代的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如服装、邮票、三寸金莲的鞋子、报刊、影片等。教师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夜上海》。课前播放的歌曲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清末民初的十里洋场上海滩。那时的中国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局面,西方文明的因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并存于中国的大街小巷,汽车、轮船、洋楼、教堂、时装模特,长袍马褂、西服、贩夫走卒相生相克,光怪陆离,既相互排斥

5、又和谐统一。今天我们来共同感受那个时期悄然转变中的中国社会生活。点题:我眼中的中国——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学生仔细聆听歌曲,酝酿情绪。(导言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酝酿情绪,积累学习本课的感情基础。)(—)寻找变化人物介绍:莫里森,是《泰晤士报》的驻华特派记者。莫里森以记者特有的敏锐目光,捕捉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许多变化,并把这些变化写在了他的专栏《我眼中的中国》里。师:那我们就通过莫里森的专栏,来寻找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专栏:今天我参加了上海南京路到静安寺的电车通车典礼,典礼上有中国人问我乘坐电车会不会触电。(附图:通车典礼和有轨电车)

6、回家路上,我又拍下一张照片(附图)。这张照片中有哪些交通工具?(学生读图回答)你能从这张照片中看出什么?(古代交通工具和近代交通工具并存)师:你能描述下近代中国交通工具是怎样变化的吗?生:人力车,马车————轮船,火车,电车师出示火车、轮船、汽车、电车照片,问:这些图片上的器物的故乡在哪儿?什么时候来到了中国?学生根据以前知识回答。(火车——英国人史蒂芬孙,轮船——美国人富尔顿,汽车——德国人卡尔本次、电车——德国人西门子)教师出示反映人们对西方工业文明态度的材料。材料:1902年,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来的汽车时,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

7、“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保守大臣)“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罗.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黄包车夫)“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开明人士)问:(1)分析中国人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态度;(2)新型交通工具的到来对中国社会、人们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生回答:(1)保守派和黄包车夫反对,开明人士赞成;(2)人们生活便利了,交通发达了,促进经济发展。专栏:今年,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电话局。最初电话用户极少,不用拨号码,摇几下摇柄,拿起话筒告诉接线生要谁家的电话就可以了。我预计随着电

8、话用户增多,自动拨打号码的电话会取代人工接线电话。根据译音,中国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