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40642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各市科技局、太原高新区、长治高新区及各有关单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晋科函〔2012〕134号山西省科技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科技局、太原高新区、长治高新区及各有关单位:根据省委关于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的通知要求,为积极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经深入调查和认真研究,现印发《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请认真组织落实。附件:《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山西省科学技术厅2012年12月27日—6—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
2、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我省建设国家级转型综改试验区、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根据省委关于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深入调查分析和认真研究,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我省综改实验区建设为契机,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紧紧
3、围绕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实施“五个一”科技创新工程,更加注重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减排污染,促进绿色发展;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和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的通过协同创新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突破“7+2”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7+2”战略性新兴产业即—6—在国家确定的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的基础上,增加煤层气产业和现代煤化工产业。推进我省“7+2”战略性新兴
4、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重点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升级和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煤化工、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在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基础零部件、大型铸锻件、仪器仪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通过发展这些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提升带动作用强的好项目,扩大自主创新项目培植与规模,引导企业增强研发势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企业在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二、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512工程”。围绕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搞好重大项目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择优选择龙头企业和核心
5、技术,支持发展50个重大项目、100个高成长性项目、200个潜力项目。通过实施重大专项计划、科技创新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等培育一批重大项目,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围绕我省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态修复、煤层气利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凝练组织科技重大专项,集中攻关,解决制约我省相关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瓶颈”—6—,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实现我省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在煤机装备、光伏产品、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半导体及绿色照明、金属新材料、风电装备等领域,以骨干企业为主体
6、,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集成示范工程,尽快培育出我省新的产品品牌和经济增长点。三、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规模。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标志,是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重要路径。充分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这一经济杠杆,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力度,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投入,夯实创新基础,创造和应用更多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扩大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不断发展壮大我省的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来晋落户,把引进与创新紧密结合,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成果,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加
7、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培育出更优秀的企业,进一步带动我省经济的转型发展。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翻番,达到11%以上。四、加强服务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坚持实行创新平台建设向企业倾斜。整合相关资源,面向重点行业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和服务平台、质量安全技术示范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加大支持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
8、—6—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充分利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联盟的各自优势,开放和共享科技资源,共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联合承担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