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32550
大小:6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9
《先秦至汉「慎独」观念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至漢「慎獨」觀念的發展─兼論郭店楚簡《五行》「慎獨」的解釋宋鵬飛*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生。壹、引言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其內容屬於古代典籍。這批材料,除了對戰國古文字的研究有重要價值,在古代學術思想研究上也極具意義。郭店以前出土的簡牘文字材料,大多屬於史料性質,如私人書信、公事往來、文書、曆譜以及送葬遣策等等除了上述幾種內容之外,尚有通行證、契約文書、名籍、帳冊、詔書、書籍等,參見鄭有國《中國簡牘學綜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09)。;而郭店楚簡的內容皆是典籍,並且這些典籍是闡
2、述理論性、哲學性的問題,對古代學術思想而言,是一次重大發現郭店楚簡的文獻材料,據李學勤等的說法,主要是儒家和道家的著作,道家有《老子》甲、乙、丙三組,丙組簡附《太一生水》,是對《老子》的解說和引申;儒家著作包括《緇衣》、《五行》、《成之聞之》、《尊德義》、《性自命出》、《六德》《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等。李學勤認為,這些儒書都與子思有或多或少的關聯,它們代表由子思到孟子之間儒學發展的鏈環,透過這些儒書,不僅證實《中庸》出於子思,而且可推論《大學》確與曾子有關。參見李學勤〈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發現〉,《中
3、國哲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01)第20輯。。在郭店楚簡材料中,屬於儒家著作的《五行》一直是被注意的焦點,因為過去馬王堆三號漢墓曾出土帛書《五行》,這部佚籍在當時即被熱烈討論,郭店簡本《五行》出土,再度掀起另一波的討論,其中也包括對過去討論結果的檢討。例如帛書材料公布後,龐樸根據篇中內容定作「五行」,並認為正是《荀子‧非十二子》作為思孟學派代表的「五行」;魏啟鵬則稱為《德行》,以為即子思作品。當《五行》又出現郭店楚簡,簡文即以「五行」開頭,證明此篇確以「五行」名篇;而根據郭店楚簡的寫作年代早
4、於孟子看來,《五行》不應該是思孟學派的作品,一般認為當是子思作品。其他像是郭店簡本有經無說、簡本與帛本經文段落的差異以及兩個本子的異文等(尤其是段落與異文所造成的思想差異),皆成為第二波討論的重心有關《五行》篇的討論,可參考姜廣輝〈郭店楚簡與原典儒家〉,《中國哲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01)第21輯;﹝日﹞池田知久〈郭店楚簡《五行》研究〉,《中國哲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01)第21輯;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10)。。页.本文的主題是先秦到
5、漢代「慎獨」觀念的發展,而郭店《五行》正好也觸及這個課題,如果前人對傳世文獻的考證無誤,那郭店《五行》篇的「慎獨」觀念,即是目前可見的最早關於「慎獨」的材料,再者,《五行》還有馬王堆漢墓的帛本說文可資參考,這對研究古代「慎獨」觀念的發展,有其重大意義。本文將討論的議題有二:一是文獻材料中「慎獨」觀念的發展情況;二是郭店《五行》「慎獨」的正確理解。題目設定在先秦至漢,主要是考慮本文的材料。有關「慎獨」的討論,至宋代理學時期達到高峰,不過理學家們的討論有其新的思考模式,對於早期「慎獨」觀念發展脈落而言,將呈現
6、出斷裂的現象,故不在本文討論範疇。貳、古代「慎獨」觀念的發展「慎獨」一直被認為是儒家在修養工夫上的重要觀點,鄭玄(127-200)在《禮記‧中庸》注說:「慎獨者,慎其閒居之所為。」這個解釋成為漢唐以降的主流。鄭玄的解釋是針對《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的文句所作的,他的解說恐怕是由《大學》而來。《大學》說:「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慎其獨也。」,朱熹(1
7、130-1200)在《大學章句》的解釋是:閒居,獨處也……此言小人陰為不善,而陽欲揜之,則是非不知善之當為與惡之當去也;但不能實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揜其惡而卒不可揜,欲詐為善而卒不可詐,則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為戒,而必謹其獨也。朱子的解說其實與《大學》本文不契合,「慎其獨」是對「誠於中,形於外」的說明,而不是「小人閒居為不善」的結果。簡言之,《大學》的「慎其獨」不是因為「小人閒居為不善」而要求的修養工夫,而是由於「誠於中,形於外」,既然內心的想法無法在外在行為上偽裝,則平時就要作「誠其意」的工夫,
8、這才是《大學》本義。「慎其獨」與「誠其意」相同,是指內心的精神狀態,與閒居、獨居其實無涉詳參梁濤〈郭店竹簡與「君子慎獨」〉,他指出朱熹把「閒居」理解成「獨居」其實不正確,如《禮記‧孔子閒居》云:「孔子閒居,子夏侍」,可見「閒居」不作「獨居」解,當作閒暇而居或平時而居之義。見《古墓新知》(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05),頁220-222。。页.由上面的討論看來,古代文獻中的「慎獨」不可簡單就字面理解,「慎獨」觀念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