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新人教版

ID:29409010

大小:77.5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十则教案一、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四边高,中低),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2、“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仓库管理员),料量平。”3、“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

2、‘长人’而异之。”4、“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效法)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5、“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6、“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7、“乃因史记作《春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8、“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志,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二、《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

3、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这种体式的写法很灵活: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例如“孟武伯问孝”);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

4、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这种体式我们以后才能学到。《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语中。三、文章导读:本文言简意深,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第一则讲了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第二则讲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第三则讲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第四则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第六则是讲学

5、习态度,不仅要学习别人长处,也要借鉴别人短处反省自我。第七则讲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第八则讲个人修养,既要胸怀宽广,又要意志坚定。第九则讲人的品质要如松柏坚强不屈。第十则讲个人的处世之道。四、文学常识: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古字的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但是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因此学习的时候要加以注意,准确把握。五、词语积累:1.生字注音:愠(

6、yùn)罔(wǎng)殆(dài)诲(huì)弘(hóng)凋(diāo)恕(shù)勿(wù)施(shī) 2.词语解释:有朋自远方来:朋,朋友。自,从。不亦君子乎:亦,也。乎,吗。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主意。忠,尽心。可以为师矣:成为。温故而知新:旧的。诲女知之乎:教诲。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内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里边。择其善者而从之:好。仁以为己任:作为。死而后已:停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欲:讨厌的事。施,施加。3.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知诲女知之乎(明白)而温故而知新(顺承

7、连词)是知也(同“智”,智慧)任重而道远(并列连词)4.词类活用:【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新)的知识,学过(新)的东西,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同“智”,智慧。6.特殊句式: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乎”是文言文中一种表反问的习惯句式。语气委婉,实际上是用反问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是“不是……吗”,“岂不是……吗”。其中“亦”字的含义较虚,一般不

8、必译出。②可以为师矣。这里的“可以”是两个词,可,可以;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为,做,当。全句直译就是“可以让这种人做老师了”。六、参考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