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06599
大小:19.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金属材料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属材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开展学习,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金属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各自的特性,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常见金属与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使学生
2、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决定用途的,但并非唯一因素。3.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过程与方法: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3.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难
3、点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二、学情分析:4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对金属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的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如:不锈钢炊具,铜导线,铁钉、金项链等等,并且学生对合金一词也并不陌生,铝合金窗户随处可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通过前边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也能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总结和评价。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
4、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学法指导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逐步得到发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金属结构建筑物实物图片(大桥、埃菲尔铁塔等)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用途及性质。2.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你见过哪些金属制品?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
5、金属制品。使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新课标教学理念。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资料,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了解金属性质的探究欲。(二)探索学习,掌握新知 从废弃金属用品的循环利用作为事例进行探索金属的物理性质。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
6、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利用课件给出讨论题: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4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得出“物质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重要结论。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问: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
7、途的唯一因素?思考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态度。提问:1.用来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具备哪些性质?2.制造飞机机翼的材料需要具备哪些性质?介绍合金定义及钢与铁与生铁的区别。播放视频实验比较纯金属与合金之间的性质差异。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归纳总结】一般来说,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的硬度和强度大,熔点教其成分低,抗腐蚀性
8、能提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培养学生把知识用于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三)课堂小结,巩固新知通过本节课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