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职高数学学科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职高数学学科总结

ID:29402562

大小:65.2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9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职高数学学科总结_第1页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职高数学学科总结_第2页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职高数学学科总结_第3页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职高数学学科总结_第4页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职高数学学科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职高数学学科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春招九年级下期数学学科总结一、学科概述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引自《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相比,数学有其鲜明的特色。例如,在语言类学科中大量出现的复读操练(repetitiondrill)1和句型替换操练(substitutiondrill)2却在数学学习中难觅踪影。过去,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是简单地套用公式,即背住公式之后仿造例题将习题中的数据进行替换,所谓“依葫芦画瓢”。这种学习方式与前文提到的语言学科的操练极其类似,结果是背离了数学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无从发展,学习仅仅是对公式和解

2、题步骤的正确反应的不断强化过程。  在这里,笔者并不否认复读操练、句型替换操练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学科差异,这种操练并不适合数学学科。  在新时期,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在过去“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课标”的理念,即“知识与能力”(近似可以看做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笔者认为第二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暗含一种隐喻,即要尊重学科规律,不仅仅要获得一个合法的结果——考试中的高分,同时也强调手段的合法性——不能以摧残学生未来发展为代价。在“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的普及下,学生专职学习阶段如何为“终身学

3、习”打下基础,让他们对某一学科或者某些学科抱有兴趣,并掌握与之相关的足够的基本知识、技能使得进一步学习、钻研成为可能,是每一个新时代教师不应回避的课题。  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伴随学生学习生涯最长久的学科之一——从小学乃至幼儿园直至高中(理工科学生还要延伸至大学),可以说几乎贯穿了学生求学的全阶段,它对学生的综合影响也非其余副科可以比拟。因此,教好数学,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超越以往的应试观念,笔者认为正因为数学与学生相处时间很长,不应令它成为学生的恶梦,而尽量让它成为学生的朋友。要知道,一个人求学生涯的十多年时间里,总有一个恶梦纠缠,当他终于告别学生时代,就可能把数学彻底摒

4、弃,并且数学可能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障碍,时时可能触痛神经。  接下来,笔者将对本学期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旨在从中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并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注:1:跟着范读(教师或录音)模仿2:给出句型,勾出其中几个词,用给出的另外的词替代形成新的对话或句子,反复操练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共分4章,分别是:  第26章——二次函数  第27章——相似7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第29章——投影与视图  其中二次函数是继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后初中数学要求的又一种初等函数。相似与锐角三角函数则可纳入同一模块,在相似章节中,引入三

5、角形边长比例的探讨,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做好铺垫。末章“投影与视图”很好地体现了将数学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思想,笔者猜测此章的安排与初中统计初步模块、高中排列组合模块的初衷类似——鉴于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用性而设。通观全册教材,笔者认为有如下优点:  1.理论联系实际  从每个章节的引入到最后的习题安排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例如锐角三角函数一章的引入就是比萨斜塔倾斜角度的问题,而章节之后的习题中运算、计算题比例下降,应用题的比例颇大。  2.版式活泼  全书采用16开本彩页印刷,一改以往旧版32开本黑白印刷的样貌。重要的概念、定义、定理均用蓝色字体标出,例题演算行间距、留白合理,避免出现文字

6、过密。此外,穿插了思考、探究、总结、归纳等项目,并且均用非白色背景的文字框框出。以上种种设计都有利于降低学生阅读的倦怠感,让数学书也变得“好看”,从而对学生有亲和力。  3.注重探究,让学生主动发现规律,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以往教材往往只是“想一想”然后提出一个问题。本册教材则加入了很多“探究”活动,这类活动通常是一组由浅入深的问题或者需要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组成。例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概念提出之前,教材安排了让学生用尺测量并计算比例这样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活动相较于单纯地提问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此外,几乎每一个新概念、定理、定义之前都有相应的探究活动进行铺垫,如果教师善于把

7、握应用的话,对改变传统的灌输、记忆式教学模式提供了便利。  以上便是本册教材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地方。对学科系统是否完整、例证是否准确一类的问题因为编写者均为数学教学的专家,笔者在此自知浅薄,不敢妄下评语。  但在笔者看来,教材在编写上仍存在一些可供商榷之处:  1.某些探究活动设计上略有不当  例如42页探究2,活动要求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再把该三角形各边长扩大k倍,问该三角形是否与原三角形相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第一步画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