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91270
大小:2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高考物理一轮能力提升 1-6单元知识整合考点+重点+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课时单元知识整合知识网络方法探究由于本章公式较多,且各公式间有相互联系,因此,本章的题目可一题多解。解题时要思路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捷的解题方案。解题时除采用常规的公式解析法外,图象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换法(如将一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也是本章解题中常用的方法。1.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位移公式的运用,即基本规律的运用。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注意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2.平均速度法定义式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任一时间t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
2、于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适用于任何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题目应用它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有t2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4.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五大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5.逆向思维法就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情况.6.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复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7.巧用推论△x=xn+1-xn=aT2解题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
3、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xn+1-xn=aT2,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x=aT2求。典例探究类型一图象分析题【例1】(扬州市08届高三物理期中模拟试卷)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质量为m=0.8kg,在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表示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和不受拉力作用的υ-t图象,求:υ/m·s-1129360ab2468t/s(1)物块b所受拉力F的大小;(2)8s末a、b间的距离。(3)若在8s末将作用在其中一个物体上的水平拉力F换到另外一物体上,则何时它们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导示:(
4、1)设a、b两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由υ-t图可得:①② 对a、b两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1③,F-f=ma2④ 由①-④式可得:F=1.8N(2)设a、b两物块8s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由图象得:所以,s2-s1=60m(3)再经16/3s它们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92m。类型二辩析题【例2】(南京一中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
5、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m/s,然后再减速到v2=20m/s,t1==…;t2==…;t=t1+t2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导示:原题解法不合理。正确解法为:设加速、减速时间分别为t1、t2由题意得:①②代入数据联立求解得到t1=9s、t2=2s且途中实际最大速度=36m/s﹤v1=40m/s。类型三数据分析题【例3】(山东临沂市0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因测试需要,一辆汽车在某雷达测速区,沿平直路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一段时间后,又接着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下表中给出了雷达测出的各个时刻对应的汽车速
6、度数值。求:(1)汽车匀加速和匀减速两阶段的加速度a1、a2分别是多少?(2)汽车在该区域行驶的总位移x是多少?时刻/s01.02.03.04.05.0速度/m·s-103.06.09.012.010.0时刻/s6.07.08.09.010.0速度/m·s-18.06.04.02.00导示:(1)由表数据(2)由表可知匀加速的最大速度是v=12m/s匀加速的位移匀减速的位移总位移x=x1=x2=60m。准确从从表格的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本题的关键。成功体验1.(山西省实验中学0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和位移——时间图像中给出了四条图线,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
7、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线中t1时刻v1>v2C.v—t图线中0至t3时间内3和4平均速度相等D.两图像中t2和t4时刻分别表示2和4开始反向运动2.(08扬州三校联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秒后,改用大小与F相同,方向与F相反的力F′作用,F′作用t′秒物体回到原出发点,则t′等于()A.tB.2tC.(1+)tD.3t3.(山西省实验中学0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将一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