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复习精品学案 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复习精品学案 必修2

ID:29387434

大小:44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9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复习精品学案 必修2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复习精品学案 必修2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复习精品学案 必修2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复习精品学案 必修2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复习精品学案 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复习精品学案 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知识网络】【专题归纳整合】1、1956—1976年是建国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概括指出其中前十年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后十年导致“文革”发生、发展的国内外因素。从政治、经济、外交三方面归纳前后两个十年我国历史的不同特点?(1)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因素:①建国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②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③中共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更加注意总结本国建设的经验,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

2、主义建设道路,④印度支那停战,国际局势趋向缓和,周边和国际环境良好。(2)十年“文革”的内外因素:①建国后党内“左”倾路线继续发展;②党内民主遭破坏,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盛行;③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推波助澜;④60年代中期。我国周边国际局势趋于紧张,中国政府对形势估汁过于严重,助长了国内“左”倾错误的发展。(3)两个十年的不同特点:①政治上:前十年党的政治、思想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后十年“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②经济上:前十年虽然时有挫折,但取得的成就巨大;后十年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损失惨重。③外交上前十

3、年,周边局势良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但中苏关系恶化,中美英严重对立;后十年,我国周边局势趋于紧张,但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共“十四大”,我国国民经济经历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特点、原因和历史地位。①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特点: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原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调整工商业,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地位: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②1953—1956年,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特点:实

4、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③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特点: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原因:中共缺乏建设经验,借鉴苏联的经济模式。地位:造成严重经济困难,同时也取得巨大成就。④“文革”结束后,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特点: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正向小康水平过渡。3、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1)新民主主义经济(1949---1956年):这一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转化时期,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2)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1956—1978年):它是建国以来形成的。其特征是生产销售过程高度集中、高度统一,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

6、民经济、对三大改造,都起过积极作用。这种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阻碍了生产力发展。(3)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1985年以后):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4、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第一次: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二次:农业合作化。(1)

7、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第三次:人民公社化。(1)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3)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2)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

8、营、自负盈亏等等。(3)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5、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