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第三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

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第三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

ID:29385883

大小:8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第三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第三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第三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第三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第三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第三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9.3.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运用定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判断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并能正确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地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不断发现、探索新知的精神,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应用.●教

2、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法改变传统的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的现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来,体现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手、脑、口并用,主动地获取知识,允许学生争论,鼓励学生质疑,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具准备投影片四张.第一张:本课时教案例1及图(记作9.3.3A)第二张:本课时教案例2及图(记作9.3.3B)第三张:本课时教案的课堂练习题(记作9.3.3C)第四张:本课时教案后面的预习内容及提纲(记作9.3.3D)●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并且讨论了其中的一种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平行问

3、题,学习了一个判定定理、一个性质定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具体内容.[生]判定定理是“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性质定理是“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师]请具体阐述一下判定定理中前面的“线线”,性质定理中后面的“线线”.[生]判定定理中前面的“线线”,一条在平面外,另一条在前述的平面内;性质定理后面的“线线”,一条是平行于平面的直线,另一条是过前一条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师]好.应用定理时,应注意什么?[生]结论成立的条件一个也不能少.[师]判定定理结论成立的条件有几个?分别是什么?[生]有三个.分别是aα,bα,a∥b.[师]性质定理

4、结论成立的条件有几个?分别是什么?[生]有三个.分别是a∥α,aβ,α∩β=b.[师]应该注意,应用定理解决具体问题时,三个条件一个不能少.还有,如果证题过程中能应用“”符号,则尽可能使用,它能使你的推理更加严谨、简捷,给读者或老师或阅卷人一个简洁明了的印象.下面我们来讨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Ⅱ.新课讨论[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了一个综合应用的例子,大家讨论、分析、研究得很投入,希望继续发扬这种钻研精神,来研究我们面临的问题.(打出投影片9.3.3A)[例1]已知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

5、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分析:欲证AP∥GH,只要证什么就可以了?[生]因为GH是过AP的平面与面BDM的交线,所以要证AP∥GH,只要证AP与含GH在内的平面平行就可以了.[师]GH在哪一个平面内?[生]GH在面BDM内.[师]那也就是说,只要证AP与面BDM平行就行了.怎样证AP与面BDM平行呢?[生]只要证AP与面BDM内一条直线平行就行了.[师]与面BDM内哪一条直线平行呢?能是GH吗?[生]肯定不能是GH.[师]那么证AP与哪一条直线平行呢?(稍停,给学生留出点思考的时间)这就得在面BDM内找,找到的这条

6、直线,要能较好地联系已知.[生]连结AC,AC与BD的交点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设为O,因为M是PC的中点,连结OM,则OM在面BDM内.又是△PAC的中位线,所以AP平行于MO.问题得证啦![师]××同学所谈的有道理吗?[众生]有.[师]××同学的分析完全正确.下面请同学们整理证明过程(请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供教师做讲评).证明:连结AC,设AC交BD于点O,连结M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是AC的中点.又M是PC的中点,∴MO∥PA.又MO面BDM、PA面BDM,∴PA∥面BDM.又经过PA与点G的平面交面BDM于GH,∴A

7、P∥GH.[师]刚才我们分析所用的方法称为执果索因法,我们证题一般用的是由因导果法(也叫综合法).前者是从结果(论)出发,寻找结果(论)成立的原因(条件)一直追溯到已知,后者是从条件出发一直到推出结果.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推理方法.请同学们注意:执果索因法是分析问题、寻求思路的一种有效方法.遇到问题,两者联用,在似乎“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都能寻求到解(证)题的途径,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打出投影片9.3.3B)[例2]如图,平面MNPQ∥AC,BD∥面MNPQ.(1)求证:MNPQ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AC=BD=a,求证:四边形MNPQ的周长为定

8、值;(3)如果AC=a,BD=b,AC与BD成θ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