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2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2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384557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2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17个字词的意思,3个词的义项,了解3个句式。2、初步领会孟子文章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色。1、1、 理解孟子主张行五道,制民产,省刑薄赋,中孝悌之义的“仁政”论。教学重点及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2、理清全文思路,帮助学生背诵。教学时数:3课时预习安排:1、仔细阅读课文和注释2、阅读文后的知识短文。3、思考下列问题。(1)根据文章内容思考,当时诸候国的当务之急是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2)给全文划分段落,并阐明理由。教具准备:中国地图一张。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

2、的是先秦诸子散文。第一课选自《论语》,《论语》是儒家的代表著作。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被称为“孔圣人”,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还有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以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与捍卫者自居,被后人封为“亚圣”,他就是孟子。二、简介孟子(请学生参看知识短文)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子思(孙子孙,名伋jí)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腾、魏等国。当时“天下万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文德”,认诸候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

3、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补充:孟子的仁政思想:(1)民本思想;(2)反对不义战争;(3)性善论;(4)糟粕“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扬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1)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

4、灵活多变;(2)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结合《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检查预习题,理清全文结构,初步熟悉课文。补充:(1)介绍梁惠五;(2)五道(仁义)霸迈(武力)(3)齐读课文1、1、    提问:根据文章内容思考,当时诸候国的当务之急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2、    明确:“争夺人力”是各诸候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战国时代,各诸候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一思想通过文章中的三句话可以看出来。即“寡人之民不加多

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这三个句子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3、给全文划分段落,并说明理由。第一部分(第一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不违农时”至末尾)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即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四、分析第一段1、梁惠王自己认为他治理国政如何?从哪可见?明确:梁惠王自认为做得很不错了。“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译文)2、梁惠王采取过哪些政策,用简要的词概括。明确:“移民转粟”之策,借助地图讲解

6、“河东”“河内”的地理位置。  翻译“移民转粟”的几句话。3、结果如何?(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重点讲解“加”)五、分析最后一段(前两句)1、同学们读过课文之后,认为魏国此时的政治局面如何?从哪儿可见?明确:从最后一段就可以看出魏国此时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十分暴虐,社会不平等。2、哪几句可见社会的不平等?(此处可联系杜甫的“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串讲)(对比手法)3、针对统治阶级归罪于岁的推诿wěi,孟子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驳斥的?明确:运用比喻进行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

7、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六、布置作业1、1、 孟子是怎样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的?2、2、 孟子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没有阶段性、层次性? 第二、第三课时一、分析第二部分1、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思考如果是我们,如何给梁惠王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分析的,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明确:孟子是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这样说比直接指责梁惠王的过失易于使人接受。2、孟子的这一设喻后来成为一句成语“五十步笑百步”,下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下“五十步笑百步”

8、这个故事。(然后串讲)3、既然是设喻,那么以什么来比喻什么?这个成语的寓意何在?明确:以“五十步而上者”喻梁惠王,以“百步而后上者”喻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