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10587
大小:78.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的:1、了解孟子思想及其论辩艺术。2、掌握相关文言实虚词及句式。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教学难点:对文中两个比喻的理解。教学设想:以理思路带动学文言实虚词及语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看漫画,孟母三迁的故事。二、了解孟子及其著作《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
2、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是否真的如此,大家读课文亲自感受一下。三、整体把握。齐读全文,感受孟子文章
3、的特点。四、理清思路,顺带文言知识。1、文章开头梁惠王提出了一个疑问。抓住疑问内容,串讲重点词句。则移其民于河东。其:1、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有。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相当于“她”“他”“它”“他们”(后起意义)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又】其中的。“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3、句中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不如,比不上。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可译为邻国的老百姓没有变得更少。这样更
4、顺畅。2、然后孟子进行了回答。回答时先讲了一个小故事。是关于两个逃兵的小故事。翻译小故事。关注重点字词。弃甲曳兵而走。表修饰以五十步笑百步。凭着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主谓之间;介词结构后置。于: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以翻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2、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比”烈于猛火苛政猛于虎也3、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动词词头。“黄鸟于飞”(《诗经》)探究:王如知此,此指什么?两个都是在逃跑,跑五十跑的人不要笑跑一百的人
5、。为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老百姓比邻国多?学生自由回答。提示:孟子认为梁惠王把国家治理得怎么样?好还是不好?明确:这儿是间接回答了梁惠王的提问,是在批评他没有把国家治理好。你与其他国君一样,都治理得不好,但你的程度要稍轻一点,就如那个只逃了五十步的逃兵。其它国君做得更差,就如逃了一百步的逃兵,但总体上你们都是“逃兵”,都做得不好。所以你就不要指望自己的老百姓比别人多了。既然是在批评梁惠王做得不好。如果你是梁惠王,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你告诉我如何把国家治理好?3、下面两段,孟子就告诉了梁惠王该怎么做。首先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不违
6、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样达到的效果是“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句子翻译)。总结为“王道之始”4、做到这三点,再怎样做?那是下一段的内容,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接着学。第二课时5、回顾上节课讲的三点建议及王道之始。这一段接着讲王道之成。即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一统天下(王天下)?这一段他提了两方面的内容,课文用分号隔开了。看一看分号前后各讲了什么内容?具体来说有四点。串字词语法。这四点做到了,达到“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程度,“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引申:孟子的思想“仁政”。为何能实行仁政?因为人性本善,人皆有
7、不忍人之心,只要充分挖掘、放大人性中善的一面,依靠人性中善的力量即可治理好国家。6、而实际上,梁惠王做得怎样呢?简直是一团糟,糟糕透顶。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对照孟子仁政思想,他是在批评梁惠王什么?缺少仁义之心,缺少爱人之心。国家没有治理好,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从外界找原因。不知自我反省,反而自我感觉良好。7、集体朗读最后一段,读出语气。内心极端不满,但说起来,还得顾及国君脸面。听了孟子这番话,梁惠王会是如何反应?知道自己被孟子痛批了一顿,却也哑口无言,无话可说,还得感谢孟子的教导。至此
8、,孟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的话太有说服力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说服力?归纳孟子论辩艺术。其一,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长于诱导启发,始终争取主动,客观上形成了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其二,准确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