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84247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 故都的秋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郁达夫生平及其创作;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3.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4.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回忆古诗词中有关秋的作品及其感情基调,并让学生说说南方的秋和北方的秋的差异,由此导入课文。例句: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落霞与孤骜齐飞,
2、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维的《滕王阁序》名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维《山居秋暝》《滕王阁序》欧阳修《秋声赋》峻青《秋色赋》二、整体感知1.介绍郁达夫。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
3、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 随着抗日救亡
4、运动的高涨,郁达夫的爱国热情又被唤起,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参加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1928年起,郁达夫陆续自编《达夫全集》出版,其后还
5、有《达夫自选集》《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游记》《闲书》《郁达夫诗词抄》《郁达夫文集》,以及《达夫所译短篇集》等。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
6、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2.写作背景。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
7、“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作者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3.学生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字,初步感受课文意境。4.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注意节奏,标记疑惑之处。5.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文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个角度将北平的秋展现得似乎真实但又充满梦幻色彩,似乎很近但又很远,表达了作者对平静、清幽、充满鸟语花香的生活得向往
8、。“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本文通过对北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