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83903
大小:4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第一板块:后人之鉴教案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板块:后人之鉴(一)《六国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史论中借古讽今的写法。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认识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它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侵略者的妥协政策。2.难点是它的史论内容,这是因为史论必须以史实为据,而它的叙史是高度概括的,这对历史知识不足的学生来说,肯定会有一定困难。教学方法:1.诵读法为宜,但这种诵读不是机械般反复进行的。根据本文内容和布局的特点,除了应有的诵读准备如正音、疏通文义、品味语气等而外,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理路,因为只有掌握了理路才能加
2、快记诵的速度,并给学生的自行领悟创造条件。2.比较阅读法,将苏辙的同题文章拿来进行比较,让学生说说二者的异同。运用此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学生有较好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二是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不得草率从事。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分小组讨论,进行问题探究。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如何以史为镜,我们一起来分析苏洵的《六国论》是如何以史为镜、借鉴史实而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的。一、
3、作者介绍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苏洵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敢自号),眉州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信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武、苏辙到洋京(现在河南开封),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谒见翰林学上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嘉伤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伤五年,授职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
4、安县主簿。参与修纂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二、听课文录音,使用多媒体手段,介绍背景,了解写作意图。在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争霸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即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大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
5、、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几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苏洵生活年代(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找了胜
6、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 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三、疏通字词学生自译。教师补充(板书):重要字词:率、厥、弥、判、速、洎、殆词类活用:小/大则……、义不赂
7、秦、却、礼、西向、日削月割古今异义:其实、祖父、至于、智力、可以、故事通假字:厌、当特殊句式: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天下之大一词多义:暴、与、犹、亡、始四、布置作业:背诵全文,力求达到默写。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问题探究:(一)整体感知:明确:史论——叙述评论历史事实、总结历史教训、讽喻时政一至三:对历史事实的描写与评论四至五:对历史的总结与感慨(二)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特色? 提示: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一个分论点是“
8、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挈下文、统摄全篇的主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