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2课 师说(第2课时)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12课 师说(第2课时)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383720

大小:15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第12课 师说(第2课时)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12课 师说(第2课时)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12课 师说(第2课时)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2课 师说(第2课时)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2课师说(第2课时)【大成目标】1、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使用说明】1、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2、建议二课时。基础案(8分钟)自己默写第一、二自然段,小组成员之间交换批改,再次自查。一、检查背诵与默写情况。(8分钟)升华案(22分钟)1、思考解决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代表阐述观点3、请写下你的思考与感悟,和同学们一起畅所欲言。学习指导:1、小组讨论交流,并书写于黑板上。2、小组推荐代表阐述观点。一、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7分钟)①韩愈认为教师的

2、职责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韩愈认为从师的必要性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不从,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韩愈认为从师的原则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④韩愈认为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谈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师”、“道”的实际内涵及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文中的“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不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破童子之师,而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这里的“道”从后文看,应是“六艺经传”即儒家思想。由此可知“师”是掌握“道”的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探寻

3、背景,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他有着怎样的见解?哪些对我们今天又借鉴意义?教师提示: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原来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

4、,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

5、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巩固案(10分钟)当堂完成。一、总结文言知识,请你补充例句。1、掌握以下重点实词和虚词。【师】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①作名词,有三种情况A.作“老师”讲         古之学者必有

6、师B.作“专门技艺人”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C.作“姓”讲          孔子师郯子……师襄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A.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B.作“从师”讲。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C.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A.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B.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A.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B.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

7、不复,可知矣。C.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D.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A.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B.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C.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