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81698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14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六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司马迁不愧是司马迁,仅写了“完璧归赵”这一故事,智勇双全的蔺相如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令人佩服,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国家利益和个人私怨发生冲突时,他顾全大局,以国家前途和命运为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蔺相如的这一品格的。二、疏通并分析课文(一)集中学习“渑池会”(14~16节)1.学生对照注释,试翻译。2.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3.研读、讨论“渑池会”。(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颇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盆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①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
2、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②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秦王饮酒酣”中的一个“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史册。蔺相如: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③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如何对策?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
3、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④“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二)集中学习“负荆请罪”(17~21节)1.学生朗读,翻译。2.品读讨论:①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②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③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④怎样看待廉颇的形象?你喜欢他吗?3.诵读,增强语感,接受古文化的熏陶。三、课文悟读从小说鉴赏的角度分析写作技巧。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
4、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本文以三件典型的事,把个人和国家双重的矛盾、利益纠结在一起,突出了廉蔺的崇高品质和性格特征,且恰当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主旨。同时,全文也显得十分集中。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
5、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四、拓展探究结合课后资料《蔺相如完璧归赵论》,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看有什么新的研究体会。1.翻译这节文字。2.王世贞“对这种称道”提出质疑,他的疑点何在?疑点:奈之何既畏而复挑真怒也!秦强赵弱,赵畏秦合理,挑其怒不合理。3.何以见得是故意挑其怒?秦王设九宾,斋戒而待相如上璧,相如欺秦王,这就使秦有了理,
6、有借口攻赵索璧。这就是挑其怒,对强权不能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4.质疑启示:这个疑点并不能否定此传,还需史实旁证,但这里提出的矛盾性细节足以构成了疑点,疑点可成立。质疑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像本文的质疑,就有澄清史实的价值。《石钟山记》也是质疑,就有研究命名逻辑的价值,惜之,苏轼没能,也不可能把这一逻辑方法问题彻底解决。但是引发人们探究的欲念,还是有价值的。提出疑问,就要有辩驳,要驳倒不合理的,要找不合理之处,进行反驳,反驳的理由要充分,这也要合乎逻辑和事实,最后再提出自己合理的看法。●学练效果检测一、解释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拜(授予官职)为上卿。以(凭借)勇
7、气闻(闻名,出名)于诸侯。使人遗(送给)赵王书。愿以(用)十五城请易(交换)璧。而君幸于(被宠幸)赵王。今君乃(竟然)亡(逃跑)赵走燕。均之(这)二策,宁许以负(使……担负)秦曲(理亏)。王必(倘若,假如)无人,臣愿奉璧往使。传以示(给……看)美人及左右。乃前(上前)曰:“璧有瑕(斑点),请指示(指着给看)王。”相如因(于是就)持璧却(后退)立。赵王悉(全部)召群臣议。秦贪,负(凭借,依赖)其强。且以(因为)一璧之故而逆(违背)强秦之欢(欢心)。用辞谢(婉言道歉),固(坚决)请。召有司(官吏)案(察看、审察)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城)予赵。特(只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