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3 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3 苏教版必修1

ID:29377444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3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3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3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3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3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节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图解。(二)能力目标1.通过多媒体投影,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分步展示,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物质和能量变化,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2.通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三)德育目标通过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对

2、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生理过程。三、教学过程引入:绿色在植物生产有机物的过程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完成的呢? 答:光合作用。 提问: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 答: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提问:如果我们将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其中的厂房、动力、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 答:厂房是叶绿体,动力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随处可见,但是

3、哪位同学曾观察到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呢?没有。那么,科学家们到底是怎样发现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的呢?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完全依靠于土壤。1648年,一位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产生了怀疑,于是他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棵重2.5kg的柳树苗栽种到一个木桶里,木桶里盛有事先称过重量的土壤。以后,他每天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苗。为防止灰尘落入,他还专门制作了桶盖。五年以后,柳树增重80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100g,海尔蒙特为此提出了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分这一观点

4、,但是当时他却没有考虑到空气的作用。是谁首先想到植物的生长与空气的作用有关的呢?是一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所做的实验: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我们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支小白鼠分别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我们看到蜡烛不久熄灭了,小白鼠也很快死去。我们又将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这个玻璃罩内,小白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需要的是什么气体呢? 答:氧气。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答: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氧气。当时由

5、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普利斯特利紧紧联想到植物可以更新空,但不知道是空气中的哪种成分在起作用,也没有认识到光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后来,又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了光和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下面我们再来介绍其中几个著名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体会这些实验的设计思想。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在1864年做的实验: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让一个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把这个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除去叶片含有的叶绿素,再滴加碘

6、酒,发现遮光部分无颜色变化,暴光一半则呈深蓝色。提问: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对天竺葵先进行暗处理?为什么让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呢?这个实验的说明什么问题?  答。1.暗处理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部分遮光部分曝光,是为了进行对照。3.碘遇淀粉变蓝,结果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的又一位科学家恩吉尔曼也进行了一个光和作用的实验。他选用的实验材料是水绵。水绵很明显的特点是:叶绿体呈带状,螺旋排列在细胞里。先将

7、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黑暗的环境里,先用极细光束来照射水绵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部分附近。如果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周围。  提问:好氧细菌集中于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答: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选用水绵做为实验材料?为什么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为什么先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而后又让水绵完全曝露

8、在光下?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1.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水绵不仅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螺旋分布于细胞中,便于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2.先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是为了排除实验前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确保实验的准确性。3.先选极细光束,用好氧细菌检测,能准确判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而后用完全曝光的水绵与之做对照,从而证明了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并且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讲述:恩吉尔曼的实验巧妙地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由此可见,从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