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76285
大小:4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生物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案19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章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教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等三节内容后的概括与提升,是本章基因的本质的升华部分,更是为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作铺垫,所以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的重要一节。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教材比较,有一大特点:没有直接讲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是首先采取资料的形式,以数据差异和作用表达为主线,逐步呈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应用数学比较法,让学生知道基因与DNA的存在差别,知道基因才是有用的。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和升华。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2)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2)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DNA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2、教学难点: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3、四、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如何针对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实际来上好课?使学生在一堂课里面学有所获、学有所进,是我们老师必须探讨和追求的问题。虽然我们学校的生源与一流学校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我们老师的努力指导下,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对于DNA的有关知识也了解比较深,若我们能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学会、学懂、学全、活用,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必能更好的发展。五、教学方法1.以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入手,通过数学比较、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将课
4、本所举的重复例子进行整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3.联系实际生活,引入DNA指纹技术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认知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打下基础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本节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我们在第2章第二节学习了摩尔根果蝇实验时,知道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随染色体传给后代;在第三章中我们证明染色体的成
5、分中,只有DNA才是遗传物质。那么基因等同于DNA吗?基因和DNA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通过课本资料分析,理清基因与DNA关系仔细阅读课本P55-56的4则资料,思考这些资料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DNA与基因的关系?资料1: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总数只是DNA分子碱基对总数的一部分,因此,________________。资料3:进一步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料2:________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资料4:进一步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DNA片段中的遗
6、传信息,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1、DNA分子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2、DNA分子储存的遗传信息与它结构中的什么有关?3、由4种碱基排列而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足以储存生物体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吗(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那么基因有什么作用,如何传递给后代,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内容,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7、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碱基序列。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1.基因的化学组成2.基因不同的实质3.基因的位置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十、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把知识整合进行教学,的确提高了课堂效率,这对学生通过逐步理解来掌握知识也非常有益,达到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同
8、时情感态度也得以升华。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紧,所以给学生探究讨论的时间不足,所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限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