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65348
大小:8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古老中华文化的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秦朝时期:促进了的发展;汉代: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时代;宋元明时期:古代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产生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的冲击。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最有说服力的见证:和(1)汉字为书写,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为世界所仅有。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原因:、、(2)包
2、容性:①含义:即和。所谓“求同存异”,就是 ;所谓“兼收并蓄”,就是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内因:外因: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不仅仅是指文学,还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展示有独特的作用。(2)风格(特点):。(3)地位:展现了,在占有重要位置。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地位:是一个的重要标志之一(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
3、中华民族、的生动体现,具有和的特点。3、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原因:我国幅员,各地千差万别,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点。(2)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既,又保持着的特色。形成了的特点。4、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得利于,又有各自的。它们都是的瑰宝,都是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
4、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和强大的。第六课练习题一、选择题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使用竹木简牍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首次在敦煌等地挖掘到了大量汉代简牍,轰动了世界。这些简牍地出土成为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回答1-2题。1.下列关于汉字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B.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C.我国各民族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D.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2.汉简以生动、具体的实物形态记载了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充
5、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表明A.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B.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地特征D.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纷纷外出旅游,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人们或去参观古代艺术建筑,感叹它的神奇,或去参加革命老区接受红色教育,或去南方感受水乡文化,或去民族地区体验民俗生活。回答3-4题3.下列选项可以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①文学艺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②科技成就始终处于世界前列③地方文化各具风
6、采④民族文化异彩纷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得区域特征,这是因为 ①自然条件不同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③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同④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的不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其特点是A.实用性与整体性B.区域性和民族性C.理论性和实用性D.尖端性和整体性二、非选择题6.2005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于9月26日在曲阜杏坛剧场隆重举行。我们隆重纪念孔子诞辰2556年,就是要追忆和汲取先人思想的精华,弘扬儒家文
7、化,不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请回答:(1).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2).举例说明弘扬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第六课答案:1.C2.A3.C4.B5.A6.(1)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史书典籍,是中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①儒家提倡尊老、敬贤、尊师,要求“制礼作乐”,以维护社会的和谐,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8、社会具有重要意义。②儒家提倡的因材施教、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等,对今天我们的教学活动也颇有益处。③儒家提倡言必信、行必果,要求遵守社会公德等,有助于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