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64327
大小:17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二、课程标准解读对上述课标的阐述:第1条(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我们所见到
2、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第2条(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要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这样的示意图不仅要绘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还应反映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岩浆上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转化成岩浆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转化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为岩浆。本条“标准”对地壳,岩石等未作明确要求,因此,可根据
3、教学需要做灵活处理。三、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是如何体现上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地表形态是地球内力与外力相互作用下地壳物质运动的结果。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对于地表形态的概念,通常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宏观形态理解的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其二是微观形态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从以上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三节书中,都包含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这一条要求。但在每一节书中对这条标准的学习侧重点是
4、不同的。教材第一节先从宏观和中观的尺度阐述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当今全球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和地球的基本面貌,侧重分析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放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过程以及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变化。所以在第一节的教学中不应该涉及过多的微观的地貌形态的名称。本节教材把地壳物质循环放在内、外力作用之后才来讲述,主要依据是:在地壳物质的复杂变化过程中,岩石要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内力作用促使地壳上升(隆起)和下降(拗陷),另一个是外力作用对岩石的风化、侵蚀
5、、搬运、堆积,否则是难以进行的。先讲述内、外力作用,可以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壳物质循环奠定基础。教材第二节以山岳为案例,对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进行剖析,目的是让学生对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更为深入理解,学会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剖析方法迁移到其他构造地貌的学习中。与第二节山岳相对应,教材第三节则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
6、外力地貌的学习中。三节教材之间体现了如下逻辑联系:综合以上课标要求、课标解读和教材等方面的内容,加上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思考。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四、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对常见地貌景观进行成因的判断与分析。3.建立内力和外力辨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4.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
7、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五、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主要构思1、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策略。本课教学中要重视联系学生初中学习过的海陆变迁的知识,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教材在解释内力作用时,并未引入板块构造的学说,而是在介绍褶皱时才提到,为了更好、更明了地解释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需要在此课补充板块构造学说。2、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本课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力作用的各种表现形式,学生一般没有亲身的经历,可以找新近发生的事件作为案例,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各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貌景观,多数高
8、中学生外出旅游的经历不多,很多地貌景观没有亲眼见过。为弥补学生感性认识方面的不足,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借助多种媒体(如图片、动画、录像、实验演示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在获得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展开对原理的学习。3、尊重高中学生喜欢探究比较艰深的地理原理的心理特点,要注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4、运用从个别到一般的教学策略。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学会提炼出一般的规律和原理,并能举一反三,形成迁移能力。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