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42013
大小:18.2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8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2.了解《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3.了解宝玉、王熙凤、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阅读有关章节,力求较好地欣赏《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 1.《红楼梦》有关章节
2、的思想内容。 (1)《诉肺腑》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本文通过宝黛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2)《宝玉挨打》 所写的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学诗》意大利医生雷地证明腐肉不能生蛆的实验投影片,巴思德的“鹅颈瓶实验”投影片,原始地球的投影片,米勒实验的投影片。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
3、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香菱。 (4)《抄检大观园》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观园里拾到一个绣春囊而大发雷霆,质问凤姐,风姐说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进谗言,提议夜里到大观园各处一一抄检,通过描写一系列活动,表现了复杂的矛盾冲突,逆造了王熙风、晴雯、探春等几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内部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 2.分析有关章节中的人物形象 贾政:惧怕忠顺府,听信谗言,易于动怒,笞子时下手不知
4、轻重,性格正统顽固。 贾宝玉:言谈机敏,不善应酬,矢志不移,性情温润,善体贴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机,以退为进。 王熙凤:指挥若定,管家风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时又热情实在,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坚毅,不甘心庸俗的现状,而发愤自强的女性形象,执着精诚,虚心求教,努力追求,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意大利医生雷地证明腐肉不能生蛆的实验投影片,巴思德的“鹅颈瓶实验”投影片,原始地球的投影片,米勒实验的投影片。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
5、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3.领会所选章节的基本手法 《诉肺腑》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点。 《宝玉挨打》情节听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香菱学诗》笔墨饱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浓,立意新颖,章法新巧。 《抄检大观园》情节颇为曲折矛盾复杂。 本单元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学习这四篇课文,要投入感情,展开想象,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又要“跳出来”,客观地评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6、高三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尤其要注意学习它的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同时,阅读《语文读本》中所选的《红楼梦》有关的章节,最好课外阅读《红楼梦》全书,力求较好地欣赏这部伟大作品。 [考点]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意大利医生雷地证明腐肉不能生蛆的实验投影片,巴思德的“鹅颈瓶实验”投影片,原始地球的投影片,米勒实验的投影片。
7、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意大利医生雷地证明腐肉不能生蛆的实验投影片,巴思德的“鹅颈瓶实验”投
8、影片,原始地球的投影片,米勒实验的投影片。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分析]此题重点是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客观世界中的一切具体的物象一旦进入诗中,便成为具有强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诗的意象,这种现象,在美学理论中称之为移情作用。一种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