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27973
大小:19.3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8
《浅谈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的读写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浅谈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的读写训练【摘要】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课往往是指导学生的阅读感悟,作文课往往是指导学生的习作,这两者总是被机械性地分割,很难融合到一起。阅读课上,应该做到既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精妙,又紧扣重点字词、重点句式对学生进行作文仿写的训练,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训练写作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新课标也强调:“要重
2、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些都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我们要善于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小学生从低段进入到中段,语文学习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实现了从写话到作文的过渡。虽然有写话训练作为基础,但作文的要求比写话高出了好几个层次,因此,学生在作文中往往出现很多问题: 记流水账。学生的习作往往没有重点,很难抓住典型性事例来写人或记事。如写“秋游”,他们总是从前一天的准备开始写起,接着写早上到学校发生的事情,甚至是带了什么吃的、玩的,谁在吃、谁在玩都写进去,末
3、了才写到秋游,而对秋游的记叙往往是一笔带过,毫无重点可言。意大利医生雷地证明腐肉不能生蛆的实验投影片,巴思德的“鹅颈瓶实验”投影片,原始地球的投影片,米勒实验的投影片。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语言贫乏。学生的习作中,很难用到好词好句,更难得见到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他们往往用贫乏的语言平白直叙。 段落篇章不合理。很多学生的习作从头至尾只有一大段,他们缺乏分段的意识,不懂得如何谋篇布局。 如何解决中段学生中出现的此类问题呢?笔者的经验是
4、:切实抓好教材,在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中开展好学生的习作教学。 现行苏教版教材选用的文章都文质兼美,不仅符合学生的阅读需要,还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教会学生品悟优美语句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篇章布局的独具匠心,从而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有效迁移。 一、仿写中感悟语言的形式 仿写包括句式仿写和段落结构的仿写。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地教授他们一些仿写的方法,会对他们的习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句式仿写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句式,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这些句式提炼出来供给学生仿写
5、。 《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我尝试了以下的教学: 师:我们再将目光聚焦于小河,小河有什么特点? 生:小河清澈见底。意大利医生雷地证明腐肉不能生蛆的实验投影片,巴思德的“鹅颈瓶实验”投影片,原始地球的投影片,米勒实验的投影片。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师:什么是清澈见底?文中怎样描写小河的清澈見底的? 生:清澈见底就是河水清得可以看见底。文中说“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师: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句
6、子在写法上不同寻常? 生: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清澈见底的小河比作透明的蓝绸子。 师:小河和透明的蓝绸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小河是透明的,河水蓝晶晶的,所以说它是透明的蓝绸子。 师:你看,比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找到相似之处。你能用比喻写上一两句话吗? 再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泉城》一课,对泉水声音和形态的描写用了四个“有的……”,构成了一个排比句,同时,每个句子中还用了比喻。排比、比喻的手法,真切细致地描绘出了泉水流动的形态和声音,让我们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真是美极了。在学生领悟了美之后,我相机出示千姿百态的菊花图,让学生仿照本
7、文中的句式,写出一组排比和比喻相结合形成的句子。 通过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句式,让学生进行仿写,不仅解读了文本,更让学生领悟了文中表情达意的方法,对他们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意大利医生雷地证明腐肉不能生蛆的实验投影片,巴思德的“鹅颈瓶实验”投影片,原始地球的投影片,米勒实验的投影片。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段落结构仿写 段落是文章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和前提。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将一些典型的段落解析后让学生进行
8、仿写,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谋篇布局。 中段教学中,教材中最典型的段落结构便是“总分”。如《东方之珠》中,文中第二、三、四、五段都是“总分”的结构,条理非常清晰。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