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06741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8
《高中信息技术 文本信息加工教案 沪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再别康桥》诗歌赏析小板报——文本信息加工一、基本说明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信息加工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一节5)学时数:45分钟(多媒体网络教室)二、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文本信息的加工是根据信息需求对文本信息加工处理,使之有效的组织文本信息的内容,准确、高效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使之目标让人更好地理解自己思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利用各种字体、字号、颜色以及排版方式来提高文本信息的表过效果。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一定文字处理能力,由于城乡的区别,学生之间水平有很大差异。对于网络
2、的信息,文本信息,图片信息,如何处理成自己的信息,设计成美观的版式,漂亮的版面,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实现,初中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更是无从下手。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在Word中设置排版,纸张的大小;文本框的插入及图片的版式;学会设置字体、设置段落、修饰文字、调整图片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对网络信息及文字的处理,培养学生再创新的意识;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任务驱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互相学习的能力;分组设计作品,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精神;互评,他评,加强学生鉴赏的能力,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4、设计思路:由语文课中一
3、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歌朗诵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内容——板板设计。观赏他人作品,拓展学生设计视野,教师给出样图,点拔学生创新,完成设计,插入内容,自学掌握Word中的基本知识点,并且更深一了解《再别康桥》诗的意境,诗的感情,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借鉴和创新精神。5、教学策略设计:情境教学,案例学习,任务驱动,点拔引导6、教学媒体设计:网络环境教室,多媒体计算机,高清晰大屏幕投影仪7、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诗歌朗诵观赏引入新课2’播放《再别康桥》的影视。播放完后,教师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4、”。徐志摩这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在我们心中“荡漾”。你喜观这一首诗吗?你认为这首诗美在哪里,作者徐志摩先生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写这一首诗的呢?今天,请你把对这一首诗的理解和看法,利用我们Word文字处理记录下来,制成小板报。学生观看,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中的感情。由语文课中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歌朗诵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内容—板板设计。结合学生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学习中信息。活动一,欣赏板报作品2’呈现2008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作品1,2,3。教师归纳总结板报的特点:①整体版面布局。②文字、图片、色彩的搭配。③形
5、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④选择合适信息表达方式。观赏、分析电子报刊,交流讨论主题、风格、特点等。让学生对电子板报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启发学生如何设计板报,点燃学生心中对制作电子板报的渴望。活动二,分组设计板报结构图2’引导学生分析《再别康桥》诗歌的赏析板报的信息需求确定,组织学生分组,展示几个典型板报设计图。观察、指导学生成功地完成板报设计图。为下一步活动作好基石。教师总结板报设计的步骤是:①信息需求确定②设计板报结构图③填充内容④完成作品 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确定信息需求,在纸张上设计出板报图。启发学生创新,发挥学生创造水平,选择信息内型,表达自己设计的主题。活动
6、三,分组在word中实现板报图12’组织学生将图纸上的设计图在Word中实现,先简单的演示进入Word环境,根据展示同个典型板报设计图分析,明确结构图中涉及到元素:①页面②版式③文本框④图片操作步骤过程,大屏幕循环播放,教师个别辅导完成结构图。学生根据设计的图纸,互相、自主学习,完成板报的结构图。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人,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生之间水平有很大差异,教师对于自学能力不强的,水平较差的,可以个别辅导。活动四,搜索板报信息,分组完成板报15’组织学生完成板报内容的填充,在网海搜索板报信息,完成板报中设置,学会掌握:①设置字体②设置段落③修饰文字④
7、调整图片的大小各知识点操作大屏幕循环播放,教师在课堂上巡视查看学生的制作情况及学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辅导,同时引导他们多用探索的方式,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留意各小组的作品完成情况,在心中挑出不同层次的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的框架,在网海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重新组合信息,再创新新的信息,完成板报内容填充;学生之间互相、自主学习,完成基本的技巧操作。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任务驱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互相学习的能力,搜索,筛选信息的能力,知识再组合能力,网络应用于学习,整理信息的能力。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