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97411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8
《高一语文 2.6《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鸿门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2)了解《史记》和司马迁2、过程与方法:学习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精炼生动的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在以上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性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正确引导。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
2、及特殊句式的用法。(三)教学难点: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2、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四)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自行疏通课文 2、标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3、复习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播放《垓下歌》,大屏幕显示项羽歌唱片断及歌词;或背景用项羽垓下悲歌的图片,旁边显示歌词,抽生读,生齐读:师:大家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
3、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二、检查预习情况:文学常识:《史记》,司马迁背景知识三、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重点字词句:1、课文疏通: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惊心动魄的鸿门宴。抽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段,正音。然后全班齐读。师:请一同学梳理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其余同学及教师补充讲解。(1)军( )霸上 (2) 王( )关中 (3)说( )项羽 (
4、4)成五采() (5)此其志不在小()师:重点句子翻译:(1)珍宝尽有之(被动句)(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师: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师:项羽为什么大怒?提示:巨鹿之战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项羽的政治地位,使项羽高居诸侯上将军的位置。此时的项羽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看做是秦末大起义中的最大功臣,也习惯了天下诸侯对他的尊崇和敬畏。但是,他没有料到刘邦竟然抢
5、先一步,先行入关。按照事先与刘邦的约定,无论项羽有多大功劳,关中王都应该给刘邦。这是项羽心中最难咽的一口气!师:范增的进言说明了什么?提示:范增发现,贪财好色的刘邦,入关之后竟然“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刘邦这种做法显然是在收买人心,志存高远。就这一点而言,范增比项羽高明,他看出了刘邦远大的政治志向,力劝项羽尽早解决刘邦的问题。师:全班齐读第一段。矛盾激化,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开端,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事态又将会如何继续发展。师:抽同学朗读课文第二段,正音。然后全班齐读。毋()从俱死也 (2) 鲰()生说我曰 (3
6、)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要()项伯 (5) 沛公奉卮()酒为寿 (6)毋内()诸侯师:梳理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1)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具()告以事 (4)沛公今事有急(),亡(古今义)去不义 (5)不可不语() (6) 所以(……的原因)遣将守关者 (7)备他盗之出入(偏义副词)与非常也 (8) 非常(古今义) (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师:提问重点句子:(1)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7、,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者在疑问句末相当于“吗”)?(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师: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何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矛盾出现转机;二是“张良献策”,三是“刘项约婚”是情节发展的关键。 师: 张良与项伯皆谈到“义”,他们两人的“义”有和不同?提示:项伯完全低估了张良。张良是何许人也?他是刘邦手下的“三杰”之一,也是楚汉战争中一等一的谋士。他一眼就看穿了项伯的人性弱点:将个人义气置于集团利益之上。所以
8、,他紧紧抓住“义”这个字做足了文章。他说:“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意思是说:我是替韩王护送刘邦的,如今刘邦有了危难,我却逃走了,这恐怕不够义气,我不能不告诉他。张良这番话是要让项伯明白:你来救我是出于“义”,我去救刘邦也是为了“义”。正是这个“义”,迫使项伯不得不同意张良把这一绝密军情告诉刘邦。师:刘邦追问张良的两个问题,可以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