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ID:29272581

大小:1.20 M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8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面镜成像一、基本说明:1、所属科目:物理2、年级:八年级二、活动设计:1、活动背景:①经过几周的物理学习,学生基本学会利用探究的方法学习物理,去发现规律,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有差异,特别是男女同学间的差异;②前面两节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知道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等基础知识,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有一定的理论基础;2、活动目标:①知识与技能:A、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C、知道什么是虚像;D、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②过程与方法:A、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去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B、通过复习光的反射定律以及画反射光路图,从理论上求证平面

2、镜成像的特点;C、通过观察、画图,感知虚像的含义③情感、态度、价值观:A、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B、让学生在探究中感知物理现象的美妙,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3、活动分析:本教学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是虚像的概念。为突出重点,活动以探究为主,理论分析为辅。突破难点采用实验观察、画图分析和与小孔成像(实像)对比分析共同完成。4、活动策略:以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去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光的反射定律从理论上来论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一知识点采用多种方法的教学有利于不同接受方式的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三、教学过程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3、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大平面镜一块每两个学生准备玻璃一块、白纸一张、等大的蜡烛两支大平面镜用于引导教学,学生准备器材的用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4’把大平面镜放于桌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并思考如下问题:1、你的像的大小与你自己一样大吗;2、改变你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改变吗?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改变?观察平面镜中自己的像便于问题的提出,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学生在探究中有的放失。解读、探究、交流24’1、对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适当说明:①提出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

4、关系?②设计实验:(两个同学一组)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纸上竖一块玻璃板,标记玻璃板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这支蜡烛的位置,直到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2、以光的反射定律为根据,绘图论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解读虚像的概念:分别从学生探究、理论证明和与小孔成像的比较等多角度解读什么虚像。1、探究平面镜成像: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探究,并做好各种数据的记录。物距(cm)像距(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第二次2、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玻璃板后蜡烛与板前蜡烛完全重合意味着什

5、么?实验时把手放在镜后火焰上,完全没有热的感觉,这又意味着什么?3、学生回答探究结论: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大小相等。总结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连线垂直镜面;2、像距等于物距;3、像与物大小相等;4、正立的虚像。理解各个特点,做好笔记。以分点的形式进一步明确结论,加深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与记忆。巩固提高10’以练习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巩固与提高。学生做练习:1、平面镜成像是正立的,为什么岸边的塔在水中的像看上去是倒的?分析: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不是以人眼观察为准,而是比较像与物对应点位置,对应点连线不交叉为正立的,交叉为倒立。2、如图1:MN为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一点。

6、试画出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和它的入射光线。(图附后)分析:用对称法找出A在平面镜中的像A’,连接A’B,交平面镜于O点,O点即是入射点,连接AO得入射光线,连接BO得反射光线。3、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2)。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多远?与不用平面镜相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图附后)4、完成基础训练部分习题。附图:图1图2四、教学反思:1、本堂课由于采用了探究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这为掌握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考虑到动手能力不强的女生及个别差异,用已掌握的光的反射知识去论证成像特点,有利地补充了单一方式教学的缺点。总的来说,

7、这堂课效果不错,气氛活跃,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2、由于采用探究的方式,学生做实验有快有慢,也有的走马观花,没有深入,不够仔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