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ID:29252162

大小:8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8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致橡树》舒 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对本诗的鉴赏,了解诗歌中比喻的含义,提高读诗的能力。  2.理解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  3.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树立自尊的人格,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诗歌中鲜明又独特的意象,掌握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2.难点:准确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歌的情感、主题。【相关提示】  1.舒婷:原名龚佩瑜,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主要著作诗集《双桅船》,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朦胧诗派的代表。此诗,在中国当

2、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朦胧诗,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声音。朦胧诗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3.意象,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正音正字】    慰藉wèijiè  戟jǐ  霹雳pīlì  岚lán  霓ní  【朗读课文】【初学课文】  1.意象是文学作品

3、中表达情意的物象。第一层(1-13行),依次有哪些意象?第一层,依次用的意象有: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2.按照示例,写出蕴涵鸟儿、泉源、险峰的意象的句子,并且概括其特点。  示例: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依附式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一厢情愿式  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忘我奉献式  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牺牲自我式  3.按照“你只知道______,却忘了_______”的格式,仿写。  示例:凌霄花,你只知道借对方的高枝炫耀自己,却忘了自己的人格尊严。鸟儿,你只知道为对方重复单调的歌曲,却忘了

4、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泉源,你只知道为对方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  险峰,你只知道增加对方的高度,却忘了给自己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  4.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这组意象,均表现出依附橡树或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他们与橡树不平等的关系,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对旧观念、旧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批判。  5.第二层,诗人用哪两个意象表现爱情观?找出描写它们的诗句。第二层,诗人用橡树、木棉两个意象表现爱情观。  描写橡树的句子是:“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乾”。  描写木棉的句子

5、是:“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6.在爱情关系上,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橡树,象征富有阳刚之美的男性,木棉,象征富有柔韧之美的女性。【课文分析】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我们看到了坚贞执着的爱情,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致橡树》则是一位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  《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27日,发表于1979年《诗刊》第4期。在打破了思维上的清规戒

6、律之后,诗人勇敢地表现了对血肉丰满、精神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作者在自己的诗中大胆地描写了对爱情的渴望,以及爱情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情状。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作者理想中纯洁热烈而以高尚的爱情。这是作者的爱情宣言,这是一个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中国当代女性对爱情的不懈追求。这首诗抒写的不是个人狭小感情圈子的缠绵悱恻和朝花夕月,它新颖独特,为新时期诗歌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清风。  这首诗,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意象明丽隽美,思维缜密流畅,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的崭新的爱情观。  文章采用了先破后立的结构:第一部分:“破”传统的爱情模式。第二部分:

7、“立”诗人对爱情的理解和憧憬。  作者开篇连用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用意深刻,作者否定传统的爱情模式。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在舒婷看来,独立平等意识、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还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本文运用的比喻有很多,也就是说本文的意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叠加式的,如: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铜枝铁干、刀剑戟、红硕的花朵、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寒潮、风雷、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