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52143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8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省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课题清兵卫与葫芦年级 学期 学段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及摇摆的相关知识;3.初步了解情节运行的动力“危机爆发”;4.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结合文章理解“摇摆”的这种模式及其作用;3.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思路以论证公式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总结评价——生活体验——写作训练主要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过程
2、预设(分课时写)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导入:0.1元=50元=100元公式是否成立?文学上的成立,源于《清兵卫与葫芦》;请数学课代表论证这个公式是如何成立的。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初步了解文章情节这也是对学生预习效果及概括能力的一个考查。 共一课时 二、整体把握 情节的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就这篇小说而言,它的情节是怎样运行的? 学生联系文本,完成。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
3、碎葫芦。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该环节主要让学生根据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梳理出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三、合作探究 探究学习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是如何体现的??(1)第2段对清兵卫制作葫芦进行描写,表明他做事很认真的特点(2)第3段写清兵卫错把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当成了葫芦这件事,表现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3)第4段写清兵卫“对葫芦热衷得这么厉害……每次上街的时候……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这表现清兵卫喜爱葫芦。(4)第5段写“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
4、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5)第5段“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然后上学校去。”通过描写表现清兵卫喜欢葫芦…… 经过老师方法点拨,讨论问题,得出答案。总结细节描写的作用: 1.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3.凸显主题。 探究学习2:对于清兵卫的爱好,他周围的人是怎么看的呢?小说还向我们讲述了哪些故事?(板书)客人、父亲(清兵卫)谈论葫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葫芦小说的摇摆体现在哪儿?(1)当清兵卫
5、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先写这个教员的爱好,再写家访;(为什么?可以让学生重点讨论此次“摇摆”,板书:武士道)(2)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3)清兵卫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4)幸亏教员只管训斥,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5)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 理解概念:摇摆: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
6、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小结讨论成果展示:“摇摆“的作用:(1)对比、衬托、铺垫;(2)情节的跌宕起伏。 四、总结评价 根据上面的情节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呼唤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清兵卫与常人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
7、艰难、倍感孤立的现状,体现了作者的忧思;而危机爆发后的最终结果,则象征着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的曲折胜利,当然,里面也蕴含着新的矛盾冲突。 学生领会悲剧主题五、拓展训练 1.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又会怎样?2.如果你是老师,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3.你们有没有类似清兵卫的遭遇?你们想对家长老师说什么呢? 畅所欲言,抒发内心自然感受。通过”生活体验“这一环节,给了学生说话的机会。六、作业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学生课后完成,教师检查 自我反思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1.联系学生实际,把知
8、识融于小说内容中,做到理论与内容的有机结合。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