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49636
大小:19.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8
《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查,有效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尽责。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搭建名优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教育“软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更好地推进我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区委〔XX〕24号)和《xx市xx区名优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教〔XX〕19号)的精神,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教,遵循人才培养和教师成长规律,更新
2、培训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有效的名优教师培养机制,进一步促进名优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我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全面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 二、培养目标 1.通过名优教师培训与活动,进一步促进名优教师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与经验,引导其在实践与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实地察看帮扶村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变化、社会事业发展和贫困户生活条件改善、精神面貌变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查,有效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尽责。 2
3、.通过名优教师培训与活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与实践中的带头、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我区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学品位的进一步提升。 3.通过名优教师培训与活动,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各层面的名优教师社团组织,使之成为增进名优教师了解和友谊的“纽带”,展示和共享事业成功的“舞台”,反映愿望和需求的“阵地”,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和资源共享的“桥梁”。 4.通过名优教师培训与活动,建立有效的培训与活动机制,使培训与活动更具规范化、制度化,更趋有序、有效。 三、培养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各名优教师社团组织为主体,充分调动培训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
4、性。以名优教师为主体,尊重名优教师的个性差异,鼓励各层次名优教师争当高层次的名师和专家。 2.发展性原则。以促进名优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努力调动名优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名优教师健康、快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实践性原则。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实践中发挥名优教师的骨干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名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我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培养形式 (一)主要形式 1.专家引领实地察看帮扶村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变化、社会事业发展和贫困户生活条件改善、精神面貌变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
5、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查,有效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尽责。 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特级教师为名优教师进行面授及讲学,以增强名优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升专业素养。 2.自我研修 名优教师明确个人发展任务,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设计专业成长的路径,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政治理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学科专业知识等,参加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实践----课题研究、课堂实践、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论文写作等,自主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3.团队互动 以各层面的名优教师社团组织为主体,以开展培训与活动为载体,实现社团内部、社
6、团之间、学科之间、区域内外等的团队互动。 4.教学实践 组织各级各类的示范课或专题讲座----课堂研讨、名师课堂、名师讲堂、主题报告、送教支教、跨校兼课等,发挥名优教师在全区教育教学中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丰富名优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提高名优教师的实践能力。 5.考察学习实地察看帮扶村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变化、社会事业发展和贫困户生活条件改善、精神面貌变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查,有效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尽责。 优先安排名优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培训
7、学习----专家指导、外出培训、挂职学习等,定期组织名优教师开展各级教育教学实践考察学习活动,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二)具体要求 1.区教坛新秀。培训与活动形式主要采取集中讲座、专题研讨、分散研修、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新秀论坛、网络论坛、省内名校实践考察、区内名校挂职锻炼和论文写作等。 2.区骨干教师。培训与活动形式主要采取集中讲座、专题研讨、分散研修、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经验交流、骨干论坛、网络论坛、省内名校实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