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咏月诗两首教案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咏月诗两首教案鄂教版

ID:29234630

大小:5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7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咏月诗两首教案鄂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咏月诗两首教案鄂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咏月诗两首教案鄂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咏月诗两首教案鄂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咏月诗两首教案鄂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咏月诗两首教案鄂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月诗两首》教学设想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书吴道子画后》诗中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月诗两首》所选两首正印证了王维的这两句话。《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人运笔独特,接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淡凄凉,写出戍边将士思乡之情。《鸟鸣涧》以声写景,突出春山的寂静,从而表达自己内心的宁静。所以教学本文时,注重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在于本单元其它文本的对比中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诗歌教学应着重于学生心灵的熏陶。中国古典诗词,能给学生最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最优美的感情体验,教学仅仅扣住诗歌本身最美的点,巧妙点拨,激起清晰而优雅的阅读涟漪,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

2、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理会情致之所在。课前预习1.自主朗读诗歌力争能诵,把握诗歌大意。2.借助课下注释和网络,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3.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相关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把握诗歌主旨。2.合理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3、3.理解诗的写法。评价任务1.通过预习,读准字音、节奏,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通过细读古诗,熟读成诵领悟诗中思想感情。3.通过品读,赏析妙词佳句。4.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多媒体播放贝多芬《月光曲》,并展示月夜图片或动画。教师解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朝边塞诗人李益与李白也许有同等心情,也说“月如霜”,“月”勾起多少人的思乡之情,满含悲戚。不同的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轮明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两首堪称是咏月之精品的古诗!板书:《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鸟鸣涧》王维一、赏月之音——读出诗音【导入语】“月”曾激发无数诗人的才情,也触发无数离人的

4、乡情。今天我们学习的两首古诗有触动诗人怎样的情思呢?你了解这两位诗人吗?【个人展示】——介绍诗人学生展示搜集的关于李益和王维的有关常识,教师多媒体展示:1.李益(748—约829),字君虞,唐朝诗人。5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曾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2.王维,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影响很深的大诗人,因其诗歌中多有禅宗意象,故后人

5、将其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称为“诗佛”。王维的诗描写形象、气韵生动,往往在短小的诗篇中借助特殊的意象显示出浑然的意境和隽永的诗意。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王维的诗艺意境做了很好的总结。【个人展示】——美读月诗【指导语】“三分诗,七分读。”诗的语言精练、含蓄,想象的空间非常大,要想从诗中品出“味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这两首诗语言富有美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两首诗歌,注意要把诗歌读流利,读出节奏美韵律美,然后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人闭眼听,想象其画面。然后根据老师指导让每个小组进行朗读演练。(1)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说一说

6、如何读出诗味。(2)小组自由安排朗读方式,组内朗读。(3)两个小组比赛朗读。其他组员评议。多媒体展示诵读指导:其一,读出节奏。中国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特别讲究节奏。四言诗二字一顿,五言七言的在此基础上小有变化。句有节奏,篇也要有节奏。教师不可容忍学生采取“喊歌”式的朗读方式。其二,读出韵律。诵读时不能如池塘之水平缓无奇,要有高低轻重音之别。轻重高低的标准是要依据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词要重读,提高声调,反之就轻读。当然,语速的的把握也是要注意的。其三,读出情感。把握住诗歌的情感基调,诵读时或激昂慷慨,或深邃幽长,或激烈飞扬,或缠绵悱恻……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出

7、诗歌的抑扬顿挫的音乐之美。【设计意图】诗歌之所以称为诗歌,是因为它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的结合。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要把学生引入更深次的赏读领域,诵读是不可逾越的一关。诵读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读,教师要有所指导,力求把学生的诵读引向“美读”的层次。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所以之一环节设计学生读出诗音。二、赏月之景——读出诗景【互动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