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5.5 运输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5.5 运输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

ID:29233057

大小:8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7

七年级生物上册 5.5 运输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5.5 运输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5.5 运输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5.5 运输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5.5 运输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 5.5 运输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输作用(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植物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运输方向,说出茎中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运输方向;  (2)在实验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分析与讨论中发展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茎对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在以讨论为主的学习过程中,穿插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及讲授等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使学生树立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茎的运输作用,使学生懂得保护树皮的重要意义,并使之产生爱护树木、热爱

2、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设计思路〗  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本节课是“运输作用”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方案的设计中,通过自主选材、合作设计方案,拓宽了探究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尽情展现其新思路、新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通过对“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现象和枝瘤的形成过程

3、的观察,意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研究和评价,加强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迁移思维,学以致用,在掌握茎的运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树木被伤害和破坏的现象,意在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卫家园的深切感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常识,并对生物学科有强烈的求知欲,本学期学过有关“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导管和筛管的输导作用、根吸收水分、植物体的构成”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前提和铺垫,学生可以用已有知

4、识通过分析、讨论来完成此课。但学生属于“五-四”制,在初一年级学习七年级的教材过程中,有些知识尚不能表述得很清楚,需要教师的点拨和补充。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看到过枝瘤的现象,不太明白其形成原因。  本校具有必要的硬件设施,能够提供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演示枝瘤的形成过程”。新建的实验室宽敞明亮,设备完善。另外,在实验材料采集方面,本地木本植物的枝条很好选取,只是季节原因,没有带叶片的枝条,但用这样的枝条进行实验,现象仍然很明显,只是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教学过程〗  上课伊始,我提出:“夏季的树林里,空气非常湿润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由于植物的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结果。”学

5、生回答。  “土壤中的水分又是怎样到达叶片的呢?”我追问道。  “应该是根吸收水分,由茎运输到叶的。”  “我们学习过根有吸收的作用,但是茎真的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吗?又是用什么部位来运输的呢?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呢!”伴随着我的问题,同学们的兴趣很高并开始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了。课前已经布置了学生采集实验材料,可以自主选择木本植物的枝条,此时,我发现学生收集的材料有杨、柳、榆、丁香、糖槭等常见的种类。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各组基本上有了一些设计思路。  最先要表达看法的是小组1:“将一株植物放在水中,一段时间后,剪断茎的上部就有水分流出来,说明茎有运输作用!”  我还没来得及

6、说话,一位学生立即反驳道:“这样的方法并不能证明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在哪里?”  这时,同学们集思广益,马上想到使水溶液具有颜色,再观察植物的变化。  组1同学接受了同学们的建议,完善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小组2:“在实验法中常用对照组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于是我们参考了教材的做法,将木本植物的两个枝条,一个完整,另一个剥掉树皮作对照组,同时放入染色的水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横、纵切面的变化。”  对于这种做法,同学们认为“简便,易行,也具说服力!”  小组3急切地说:“我们和组2的实验设置一样,但选取对照组的方法恰好相反,我们想将树皮留下,去掉中间部分。但是,因为剪断的方法会伤到树皮,于是

7、我们小组研究用胶类的物质粘住茎底部的中央部分,但还没有最后确定用什么物质。”  “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我启发性地问。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用万能胶,还有的说用油漆,有些同学想到了不溶于水的油脂类,有的想到了凡士林油等等。我也参与了讨论中,介绍了蜡封的方法,同时对学生的思维给予了鼓励,也建议大家对其他物质可以试一试,并及时地向学生渗透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小组4:“我们组的想法是用一个木本植物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