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马说》教案 长春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马说》教案 长春版

ID:29220396

大小:7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7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马说》教案 长春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马说》教案 长春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马说》教案 长春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马说》教案 长春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说韩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二、重点、难点:(一)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

2、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结合课文注释,尝试翻译这篇课文。(二)导入(屏幕显示flash制作的《伯乐识马》的故事)千里马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来学习……(屏幕显示)(三)作者及文体简介1、作者简介(屏幕显示)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3、著有《昌黎先生集》。2、写作背景(屏幕显示)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3、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

4、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由此可见,韩愈写《马说》这篇文章是不是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他是有其用意的。(四)初读课文,正音上口:1、屏幕显示flash制作的朗读素材要求:明确读音,停顿,语调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五)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小组为单位,互读课文,对照注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做出标记,准备在课堂提问。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请一位

5、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2)学生就第一自然段不理解的地方提问,教师解答疑问。(3)解决重点字词(屏幕显示)祗(zhǐ):只是;辱:受到屈辱;骈:两马并驾;槽(cáo)枥:喂牲口用的槽;以:因;称:著称。(4)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5)思考巩固:①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②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也就是说,这些千里马早些被伯乐发现了,它们的遭遇还会那样悲惨么?(不是会的)这说明了什么呢?(6)概括段意: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7)小结:文章一开篇就

6、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见解,这就说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的作用,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痛惜之情。 我们不禁要问:造成千里马如此遭遇

7、的原因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千里马被埋没了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2)以竞赛的方式解决难字词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食(Sì):通“饲”,喂;能:能够;是:这样;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见:通“现”,表现;且:尚且;等:等同;安:疑问词,怎么。(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4)思考巩固:①“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②“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③作者是怎样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5)概

8、括段意:提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6)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着力刻画了“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作者先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一食或尽粟一石”,这是夸张的说法,但这正突出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是那些“食马者”所能知道的,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它,所以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作者最后发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