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9.2《分式的运算》教案 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9.2《分式的运算》教案 沪科版

ID:29213733

大小:19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7

七年级数学下册 9.2《分式的运算》教案 沪科版 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9.2《分式的运算》教案 沪科版 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9.2《分式的运算》教案 沪科版 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 9.2《分式的运算》教案 沪科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2分式的运算(第1课时)------分式的乘除教学目标1、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2、会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分式的乘除法则。教学难点例1的第(3)题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例2牵涉到较复杂的图形,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法与学法讲解法、比较法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化简下列各式:(1)(2)二、引入新知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根据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计算(1)(—)×;(2)÷类似的法则可以推广到分式的乘除运算中去吗?为什么2、请根据你的猜想填空(1)×=(2)÷=3、通过上面的讨论与猜想,与分数的乘除

2、法则类似,你能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则吗?答1(1)()×=-=(2)÷==能,因为从本质上看分式和分数具有很大的共性。2.(1)=(2)==3.分式的乘除法则是: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应用法则,解决问题。例1计算(1)×(2)÷()(3)÷(4)÷()讲解例1要注意以下几点:(1)第(1)、(2)两题的解法都是将分子与分子,分母与分母分别相乘,然后再约分,以体现法则的运用。实际运算中两个分式相乘时,可以直接进行约分,然后再分子与分子,分母与分母分别相乘,得出最简的结果。如果两个分式

3、相除,可以利用法则,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2)例1第(3),(4)两题反映了当分式中含有多项式时的乘除运算。基本步骤是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然后进行约分得出最简结果;(3)如果是分式与整式的乘除,只要把整式的分母看做1,就可以运用分式的乘除法则来运算。例2有一个长方体纸盒,其长、宽、高为,,;现在往该纸盒内圆底朝下竖着填装一种圆柱形易拉罐,圆柱形易拉罐的高为;易拉罐只放了一层就装满纸盒。求易拉罐的总数。讲解例2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1)理解问题。明确以下已知条件: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为,,;圆柱形易拉罐的高为;易拉罐只放了一层就装满纸盒。这些条件是分析数量关系所必需的;(2

4、)制定计划(分析解题途径)。从所求出发考虑问题,只要分别求出纸箱的容积和易拉罐的总体积。纸箱的容积很容易求,这样问题的关键就归结为如何求出易拉罐的总体积,也就要求出单个易拉罐的体积和易拉罐的个数。如果设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为,根据易拉罐的排列方式,每行易拉罐的个数为,每列易拉罐的个数为,这样就可以求出易拉罐的总数;(1)执行计划。让学生自己尝试求出结果;(4)回顾。本题解法中所设的易拉罐的半径为,它不是已知数据,在最后结果中也不出现,但是它在表示各数量关系方面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种设参数的方法是一项值得总结的经验和一种重要的方法。三、分层训练,能力升级。课内练习四、归纳小结:让学

5、生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或困惑?教师及时总结内容并解疑答惑。五、布置作业,巩固应用。见作业本及课后作业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