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专题训练10地表形态的塑造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专题训练10地表形态的塑造新人教版

ID:29210289

大小:1.10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7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专题训练10地表形态的塑造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专题训练10地表形态的塑造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专题训练10地表形态的塑造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专题训练10地表形态的塑造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专题训练10地表形态的塑造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专题训练10地表形态的塑造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训练(十) 地表形态的塑造(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质检)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右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1~2题。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A.①③   B.①②C.②④D.②③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解析:1.D 2.D 

2、第1题,海绵向两侧运动说明是张裂运动,为生长边界。第2题,东非裂谷带是由板块的相背运动形成的,渭河谷地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青藏高原是由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福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2015·重庆质检)读“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回答3~4题。3.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c→b→d→a→f→eB.b→a→c→d→f→eC.a→b→c→d→e→fD.d→c→b→a→f→e4.e图中“狗头石或骆驼石”属于(  )A.花岗岩B.沉积岩C.变质岩D.玄武岩解析:3.A 4.B 第3题,丹霞地貌是沉积岩经流水侵蚀

3、作用形成的,据图可知:其形成过程是先形成沉积岩,即从c到b,再在干热条件下氧化即d过程,再经抬升或倾斜即a过程,节理、裂隙发育即f过程,最后经流水侵蚀即e过程,形成丹霞地貌,所以本题A正确。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丹霞地貌是沉积岩经流水侵蚀形成的,e图为最后形成的丹霞地貌图,故图中“狗头石或骆驼石”属于沉积岩,所以本题B正确。5.(2015·汕头金山中学模拟)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解析:选A 从该山景观图可看出,该山属于有陡

4、峻边缘(陡崖)的断块山,是岩块断裂后相对上升而形成的山地。(2015·东城模拟)读图,完成6~7题。6.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7.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6.C 7.D 第6题,注意岩层的弯曲,甲位于向斜槽部;乙处为背斜成山,花岗岩侵入到石灰岩之中,其形成晚于石灰岩;该地地表起伏较小,不属于山地。第7题,岩层沿断裂面发生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在断裂处岩层破碎,但不一定

5、要形成陡崖。(2016·山东模拟)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8~9题。8.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A.流水侵蚀B.断层下陷C.向斜凹陷D.背斜张裂9.图中地层,形成最早的是(  )解析:8.A 9.B 第8题,读图,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流水侵蚀,A对。根据岩层形态,没有断层下陷构造,B错。根据岩层形态,谷地不是向斜构造凹陷形成,也不是背斜构造张裂形成,C、D错。第9题,对照图中地层,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时间最早。所以形成最早的是B,选项B对。其它岩层在上面,形成较晚,A、C、D错。(2016·江西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

6、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根据材料和图回答10~11题。10.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11.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说法正确的是(  )A.风沙掩埋 背风坡B.风沙掩埋 迎风坡C.水灾 远离河流D.水灾 高地解析:10.B 11.D 第10题,读图,根据左图等高线,甲地的地势低洼,容易受洪水灾害。乙地地势高于甲地,不易受洪水灾害,所以搬迁到乙地。右图时期,根据等高线值判断,乙地的地势较低洼,易受洪水灾害。甲地受流水泥沙沉积作用,地势较高,不易受水灾,所以搬迁到甲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7、流水的沉积作用,B对。搬迁都是搬迁到地势较高处,侵蚀只能使地势降低,A错。该地位于河流沿岸,以流水作用为主,C、D错。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是因为水灾,选址区位的主要因素是地势较高的高地。D对。与风沙掩埋无关,A、B错。两次搬迁都没有远离河流,C错。二、综合题(共45分)12.(2015·青岛考试)图1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图2是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分析回答问题。(24分)图1            图2(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6分)(2)简述N处地貌的形成过程。(8分)(3)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

8、程。(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